从现在的发展来看,地球大约到2030年就会平均升温达1.5℃——但一个新报告认为单年触线很快就会到来。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表的一份报告,在未来5年的某个时间,地球有66%的可能达到年度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1.5℃。在一年里到达1.5℃升温对地球是个标志性时刻,而2022年,地球温度比工业化前高了1.15℃。但这不是大多数人说变暖1.5℃所指的那种标志性——他们说的那种大约还有几年时间。
1.5℃不是单年度温度
著名的1.5℃这个数字,广泛被视为是地球变暖的理想“上限”,来自2015年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议指出,防止地球变暖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温度保持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以下,首选限制是1.5℃以下。
然而,巴黎协议指的是持续的地球平均升温1.5℃,而不是某一年的平均温度,单年可能会反常地比长期平均水平更热或更冷。巴黎协议没有指明变暖1.5℃的确切含义,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在2021年发表的报告阐明,它指的是全球地表平均气温比1850年—1900年平均温度高1.5℃的第一个20年的中点。
201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升温1.5℃的特别报告估计,全球可能在2030年至2052年间某个时间达到1.5℃的门槛。2021年,使用不同方法的报告已经将时间锁定在2030年初。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特别报告作者之一、纽约市立大学的地理学家威廉·索莱基说,“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
一项为期两年的关于巴黎协议目标进展的大规模“全球评估”当下正在收尾,并将在11月30日的下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上提出。到目前为止,评估发现事情进展不顺。一个评估实现报告指出,要想有50%的可能将变暖限制在1.5℃,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在2025年之前达峰。而各国的排放承诺也不足以使地球保持走向这个目标。
为啥是1.5℃
选择1.5℃这个数字,是为了限制变暖的严重影响,并考虑到粮食安全和极端气候事件等因素。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强调,1.5℃不应被视为一个“护栏”,认为在其下就能万事大吉,并且指出无论全球变暖达峰是什么温度,都是越低越好。索莱基说,“温度越高,后果越糟”。
2018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关于升温1.5℃的报告指出,达到这个阈值的影响可能包括:中纬度的极端高温比工业化前时代高3℃;海平面到2100年上升0.75米;8%的植物和4%的脊椎动物失去一半以上的可行栖息地;每年全球渔业产量减少150万吨。
报告还指出,因为全球变暖是不均衡的,超过1/5的全球人口此刻居住的地区已经在至少一个季节里超过了1.5℃的变暖水平。
比地球何时达线更重要的是,地球暖化峰值会是多少,以及何时发生。“超过2℃以上,每升高0.1℃,你都会看到更持续、更为系统性的后果。”索莱基说。
这些数字在几十年里都不会显现出来。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21年对不同排放场景下的全球温度预测,峰值可能是2050年左右的1.6℃(如果到时候全球达到净零排放),到2100年降至1.4℃;如果排放量继续攀升,则会在2100年达到4.4℃,而且仍未到达峰值。
由于预计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给东太平洋带来较高温度的自然气候模式,并倾向于使整个地球变暖),接下去几年可能会有与长期平均水平相比异常高的气温变化。今年4月,有媒体估计,2023年会是史上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六年之中的第四年。而在4月,全球海洋温度已飙升至有记录以来最高。
据“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