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人们对防晒的关注度也不断升高。面对阳光的“烤”验,从面部防晒到身体防晒,甚至是头发防晒的用品层出不穷。记者搜索各大电商平台,发现防晒霜、防晒帽、防晒套袖、防晒衣这种普通防晒装备已司空见惯,“脸基尼”般的防晒面罩、“全方位防护”的长款连体防晒衣也已登场,很多人装备完毕,全身上下几乎只露出两只眼睛。
过度防晒不可取
28岁的张女士近一年来总感觉腰酸背痛,去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骨科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后,医生排除了腰椎间盘突出等相关疾病,判定她的症状是由骨质疏松导致的。而去年,浙江一位林女士也因为过度防晒患上了骨质疏松症,此事冲上热搜后,引发广泛讨论。
据张女士说,她对皮肤白皙的要求很高,平时非常注意防晒,每次出门都是“养蜂人”般的防晒装备,甚至在室内也会涂抹防晒霜。在医生的建议下,她现在出门只涂防晒霜,“每周都会刻意在户外晒晒”。
防晒主要防的是紫外线。中频中波紫外线简称UVB,是波长320纳米—280纳米的中频紫外线,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应重点防范;低频长波紫外线简称UVA,是波长400纳米—315纳米的低频紫外线,长波紫外线对衣物和人体皮肤的穿透性强,可达到真皮深处,并可对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使皮肤变黑,其对皮肤的作用缓慢,长期积累,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
上海一项针对两万多人的调查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人群占比高达86.85%。其中18岁—29岁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率最高,年轻女性维生素D缺乏现象非常普遍。这可能与缺乏户外活动,防晒过度存在密切联系。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医师薛珂表示:过度防晒确实会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维生素D缺乏会造成骨量流失加剧、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风险增加。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市面上都有维生素D补充剂,我不晒太阳,但是每天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不就可以了吗?
对此,薛珂表示:口服维生素D并不能代替日晒合成维生素D的健康效益。有研究指出,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可以与维生素D蛋白100%结合,而口服的维生素D只能结合60%。“所以说,口服维生素D同时配合晒太阳才能有效补钙。”
紫外线威力强
防晒很有必要
当然,不适当的日光暴露的危害性也不容小觑,知名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刊登过一个案例:一名有28年驾龄的卡车司机,因为左脸靠近车窗,受到更多阳光照射,长年累月下来,左脸皱纹明显更多,皮肤增厚且更加松弛,与右脸相比老化状况更加严重。
过强的紫外线可以破坏皮肤的细胞,加快色素的合成,破坏皮肤的保湿作用。皮肤会变得干燥,真皮的弹力纤维会被损伤,促使细纹产生。
薛珂表示,过强的紫外线可能会引起多种皮肤问题。夏季,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使皮肤本能的防御功能增强,大量的色素颗粒集中于表皮的基底细胞层,以抵抗紫外线的照射,这将导致皮肤变得较黑,即所谓“晒黑了”。尤其是女性,面部往往出现许多色素斑、雀斑和黄褐斑。
被阳光连续照射数小时后,一些人皮肤会出现弥漫性红斑,皮肤浅表面的血管扩张、充血,严重的会起水疱。长期被阳光照射会导致日光性皮炎、色素性皮肤癌等皮肤疾患。
日光中的紫外线除了引起皮肤反应,还可导致角膜炎、视网膜炎、白内障、眼底黄斑变性等。对患某些疾病和服用光敏药物、食物的人群,光线照射引起的危害更为明显。
此外,薛珂医生指出:“对于已经开始光电类医美治疗的求美者,应该更加重视防晒,防止出现治疗后色素沉着。”
如何科学有效防晒
首先,室外活动要注意规避中午等紫外线指数高的时段。在高原、海边、雪地、幕墙玻璃周围等紫外线指数高的地点时,应选择在树荫、建筑物阴面活动,避开高强度的阳光直射。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较强的地点,要穿长袖衣物、佩戴墨镜和遮阳帽、使用高倍数的防晒霜等。必要时,可以使用能够防水防汗的防晒霜,同时配备喷雾型防晒产品,方便全身及时喷涂。
其次,正确使用遮阳伞、太阳帽和防晒衣物。这些防晒产品都属于物理防晒,有效、性价比高,可重复使用,应是我们防晒的首选措施。尤其需注意,对于敏感肌而言,物理防晒霜比化学防晒霜更安全。
最后,抹防晒霜需谨慎、适量。每天出门前可以看看天气预报,如果紫外线强度不超过2,在室外也可以不涂防晒霜。
而对于办公室人群而言,白天几乎都在室内工作,没有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机会。偶尔短暂的室外活动,无须“严防死守”。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