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姚连红 通讯员 任振宇)日前,渤海新区、黄骅市民李东林在黄骅市羊二庄镇前街村的一处河沟内发现一块石碑(下图)。经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考证,这是明代成化乙巳年,为修建碧霞元君庙所立之碑,对研究古代祭海文化有重要价值。
前不久,黄骅市民李东林在羊二庄镇前街村采集文物标本时,发现一处河沟里有块残损石碑。身为文化保护志愿者的李东林看到碑身上刻有文字,感觉石碑应该有一定保护价值,便及时联系了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查看,并用吊车将石碑打捞上岸。
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多方考证后表示,这块石碑应该制于明代成化乙巳年,是地方为修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庙所立。这块残碑长1.75米、宽0.4米、厚0.25米,距今已有538年历史。碑文“灶民以煎办为活”也为明代隆庆版《长芦盐法志》记载的现羊二庄镇一带民众以煮盐为生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佐证。
“作为沿海地区,黄骅市有着悠久的煮盐与祭海文化。其中,碧霞元君庙便是北方最具代表性的祭海文化之物质载体。此次发现的石碑有着较大的研究价值,也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提供了有力佐证。随后,我们将邀请相关专家作进一步研究。”黄骅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