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能够精准对接老年人护理需求、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的养老辅具逐渐走红。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养老辅具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种类数量相对匮乏,同质化竞争严重,相关标准、技术、硬性检测规定亦不完善,从而导致“质量不佳、溢价高、功能‘鸡肋’”等负面评论层出不穷。
设计不足之处较多
针对这些现象,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委托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共同开展了养老辅助器具及适老化产品质量评价与消费监督项目。
据中消协介绍,此次养老辅助器具及适老化产品质量评价与消费监督项目主要针对市场上宣传力度较大的9个养老辅具品类,分别是:移位机、电动轮椅、爬楼机、助行车、坐便助立器、移动马桶、马桶扶手、洗澡椅、翻身器。
以电动轮椅为例,中消协为有相关选购需求的消费者整理出了以下产品选购要点:
1.电动轮椅结构设计应清晰简洁、坚固牢靠,产品外观打磨光滑平整,脚垫收放自如。
2.行进时,方向杆应灵活有度、控制精准,静止状态时应能锁定驻车,从静止到行驶应有过渡。
3.操控面板应设计简洁,减少花哨的功能堆砌,不同功能按钮应灯光差异化明显,操作完成后应有明显的反馈提示。
4.轮椅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靠背应可调节,织物及坐垫应材质软硬适宜,兼顾质感和透气性,外观、颜色及质感要符合老年群体审美。
5.电动轮椅的设计速度在6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就足够使用,切记不可肆意贪图速度快、灵活性高。
这样的产品才好用
实际测评结论以及老年消费者的体验感受也表明,在选购和生产养老辅助器具及适老化产品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养老辅具并不是越贵越好 中消协表示,消费者不要一味追求养老辅具“越贵越好”,产品的功能点也并非“越多越好”,更不要盲目轻信进口、代购产品就是最好的选择。
产品实测结果显示:一些价格较低的产品,反而在细节设计和功能设定上比价格昂贵的产品适老化水平更高(如助行车、移位机等)。
个别产品功能“鸡肋” 中消协称,有些养老辅具为了提高价格,会添加一些老年人用不到的花哨“鸡肋”功能(如影音娱乐、蓝牙功能等),且这类功能按钮还会出现在主操控区。复杂的界面设计不仅影响产品的正常操作,还会造成使用上的安全隐患。
一些产品的实用性较差,容易导致老年消费者产生极大的生理不适感(如背抱式移位机、吊式移位机等);有些产品,如移位机、爬楼机等,因为自身体积较大,需要占用更多的使用空间,所以对小户型家庭并不适用。
另外,还有些产品可替代性强,只需简单的辅具或人力辅助即可完成需求(如翻身器、移位机等)。
使用说明不全,安全警示不完善 中消协提到,个别产品由于设计简单,产品实物并未附带相应的使用说明书,需要消费者通过购物网站的商品详情页自行领会使用方法。
此外,一些产品在使用说明中未注明或强调使用禁忌及适用人群的身体情况等,若消费者不慎操作错误,很容易造成老人身体的二次损伤(如翻身器等)。
价格存在乱象,产品缺乏保障 中消协指出,养老辅具的实用性和价格并不能“划等号”,不少养老辅具的产品标价与质量不相符,货不对板、价格虚高、标价混乱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普通的塑料制品售价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又或者同一款产品在不同的购物平台价格差异巨大,在这方面,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例如,在此次随机抽取购买测评样机的过程中,在某电商平台“久蒙家装建材专营店”选购的一台标价为5878.6元的洗澡椅,实际到货的却是只有百元品质的普通产品。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