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市民喜欢在网络平台上浏览美食视频,然后根据探店博主推荐的团券到美食店铺消费。本想图个物美价廉,可实际情况却让到店消费的人们大失所望。大家纳闷:“为什么探店博主吃到的美食,我们就吃不到呢?”
(据7月5日《沧州晚报》5版)
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美食博主探店流行,有些探店博主自己花钱进店消费,然后如实分享个人体验,深受好评。
还有一些探店博主收了商家的宣传费,便将商家的商品和服务吹得天花乱坠,全然不顾实情。消费者慕名前往,根本吃不到探店博主吃的美食,店内服务也大幅缩水。
营销推广无可厚非,但宣传内容与产品服务严重不符,不但让人从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且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美食探店博主之所以被大众关注,是因为大家相信他们能提供的用餐体验是真实的。然而,随着探店行为的商业化,一些博主开始与商家合作,帮助商家宣传来盈利。以至于有的博主从未到过实地探访,却能东拼西凑,编造虚假的视频内容。这种做法,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环境。
事实上,探店博主直接或者间接推销产品或服务,属于互联网广告范畴,需对广告内容真实性负责,并受到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约束。否则,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其实施行政处罚,消费者亦可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这也提醒广大探店博主,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保持内容的客观公正,不要进行虚假宣传。
探店博主因虚假宣传而被处罚的案例并不少见,为何屡禁不止?因为和获利相比,探店博主违法成本较低;一些消费者维权意识较弱,选择息事宁人,这些也助长了不法行为。
短视频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内容的审核,敦促美食探店博主守好底线,为用户提供优质、真实的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