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剪纸
海兴剪纸是海兴境内种类繁多、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一种民间艺术。
2007年,海兴剪纸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昂首阔步的铁狮子,把咆哮的浪花踩在脚下,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
雕梁画栋的清风楼下,舞起大刀的女侠英姿飒飒,使武术与古建文化相得益彰;
海兴湿地内,那水中嬉戏、草中漫舞的水禽和旖旎的风光相互交融,把人们带入一片鸟语水声……
这些均是出自海兴县剪纸艺人郭长亮之手的剪纸作品。
花甲之年的郭长亮,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剪纸技艺,用剪刀和刻刀,刻画出一幅幅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作品,在业内备受青睐。
一生与剪刀为伴
从六七岁能拿动剪刀起,郭长亮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剪一些简单的图样,在求学和参加工作中,也从未放弃过对剪纸的爱好。
由于他天赋异禀,加之勤奋好学,剪出的东西总是惟妙惟肖、灵气十足。十几岁开始,郭长亮的作品便在各级剪纸展览中亮相,并时常见诸报端,熟悉的人们都称他为“快剪”。
19岁上,在郭长亮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海兴县郭桥乡文化站举办了剪纸大赛。他的一幅剪纸作品获得了优秀奖。
21岁时,郭长亮被海兴县文化馆评为“剪纸后起之秀”。获奖之后,他对剪纸的兴趣愈发浓厚,直至痴迷,从此走上了一条剪纸艺术的之路。
每天除了上班、吃饭和睡觉,郭长亮唯一的爱好就是进行剪纸创作。为了创作新作品,他常常不知不觉熬到天亮。
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外出。闲暇时,郭长亮都会去逛书店,搜集有关剪纸方面的书。对于那些剪纸民间艺人,他总是不辞辛苦前去请教,还曾两次到中国民间剪纸之乡蔚县学习剪纸艺术。
为了汲取剪纸艺术精华,郭长亮还经常走乡串村拜访剪纸老艺人、收藏各种剪纸作品。目前,他仅收藏的作品就有3000余件。
经过多年的钻研学习,郭长亮的作品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既具有北方剪纸的敦厚、古拙,同时还体现出纤细娟秀、玲珑剔透的灵气秀美。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
右手持一把剪刀,左手拿一页红纸,纸随剪转,心随纸动。一会儿工夫,一幅栩栩如生的蝴蝶图案剪纸作品便在郭长亮手中跃然呈现。
花卉、鸟兽、人物和吉祥纹样……在郭长亮工作室,墙上挂的、案上摆的、书中夹的一件件构思巧妙、手法新颖、贴近生活的剪纸作品,让来访者啧啧称赞。
“海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明清时各乡各村都有不少剪纸艺人。剪纸作品也是造型独特、色彩鲜艳、流传广泛。全县197个村都有出手不凡的剪纸能手,既有共性的作品,也各有风格,有很多老艺人的剪纸手艺盛极一时。老艺人常桂荣祖传九代剪纸,仅他们流传下来的花样就有3482件。”海兴县文化馆馆长孙长森介绍道。
“海兴剪纸从制作手法上分为刀刻法和直裁法,可谓花样繁多、形式多样。看,这些剪纸的构图有均齐、平衡、题花、连续、散点等多种形式。”在作品前,郭长亮说,海兴的剪纸艺人也都是有名号的,像“剪纸状元”孙世坤、“剪纸能手”秦学兰、“剪纸巧匠”李连成等。郭长亮由于年少成名,则被人成为“剪纸后起之秀”。
据介绍,海兴剪纸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作品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其色彩浓艳,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装饰感强,民间味浓,富有韵味节律,呈现出妩媚娇艳、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
郭长亮的作品继承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元素,同时在创作手法上借鉴国画和西画的一些元素,并从其它艺术形式中汲取艺术营养。
他的创作以均齐适合的纹样为基调,构图富有变化,或疏朗简秀、或绵密富丽、或腴润厚实,皆能移夺造化,从而形成了一种古雅、豪隽的美学气象。
郭长亮出生在海兴县张会亭乡康庄村。他的母亲姚清荣就是一位民间剪纸艺人。“记得小时候,只要有人上门求剪纸,母亲总是乐呵呵地应承下来。赶上急活儿,她有时一剪就是一宿。看着乡亲们拿着剪纸喜滋滋离去的样子,母亲脸上都乐开了花。”郭长亮说。
集结精品 把根留住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郭长亮并不孤单。他在生活中捕捉灵感,将绘画和书法、诗词歌赋等融入剪纸创作,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彰显出豪放细腻、张力突出的独特风格。为了学习交流,他多次带作品参加国内外剪纸大赛并获奖。
“荣誉取得不少,我却没有很大的成就感,更是越发感到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重大。”看着自己一排奖杯和证书,郭长亮意味深长地说。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民间剪纸艺术濒临绝境,年轻人不愿意学,老艺人年老力衰,后继乏人……这是郭长亮最为担忧的。
为了保护和传承海兴剪纸,在平时创作中,郭长亮非常注重挖掘和整理海兴民间剪纸艺术。1986年至今,他收集整理了60多位海兴民间剪纸老艺人的剪纸作品3700余幅,撰写了15000余字的剪纸文章《沧州奇葩——海兴剪纸》《海兴剪纸的继承与发展》。
他相继开办剪纸培训班30余次,培养辅导剪纸爱好者近千人次。其中,年龄最大的58岁,年龄最小的6岁。
为了宣传沧州文化,经过深思熟虑和几番推翻重来,郭长亮创作的《沧州十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沧州十大名人》《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系列剪纸作品终于问世,制成精品册被翻译成英文,并作为我市传统文化产品,被数十个国家的各界人士收藏。
这是沧州清风楼、这是黄骅大港、这是南皮石金刚、这是东光铁佛寺……剪刀飞舞,红纸翻叠,目之所至,手吐霓虹。那一幅幅精美图案,真是浑然天成。
郭长亮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建立一个剪纸博物馆,把自己的作品和历年来收藏的剪纸作品进行展览,供人们免费参观。用他的话说,就是“留住海兴剪纸的根,让海兴剪纸传承光大”。
郭长亮说:“剪纸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传达精神的方式。我希望创作出更多的主题剪纸作品,既符合传统美学,又能直击人的内心,用这些优秀故事构成的剪纸艺术,在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