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7日
第04版:04

黄骅食盐加工厂职工杨红亮——

画出黑白“照片”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摄影报道

杨红亮正在创作

少女浓密的秀发、纤长的手指、旗袍上的花纹装饰、盘扣……黄骅食盐加工厂职工杨红亮用炭笔一笔一笔地通过黑白灰等明暗色调,把一名少女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迟到20年的美术课

杨红亮是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二庄镇杨庄村人。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书上的各种插画都是他描摹的素材。上初中时,杨红亮承包了班上的板报插画。初三时,班主任告诉他可以考取美术特长生,这个消息让杨红亮特别兴奋。考场上,他没有专业画板和炭笔,便用铅笔和一块三合板作画。成绩出来后,杨红亮达到了3所学校的专业分数线要求。

由于家庭不富裕,懂事的杨红亮最终选择去打零工补贴家用。刚打工那几年,杨红亮总是在口袋里装着纸和笔,只要一闲下来就画画。36岁那年,从未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杨红亮决定去北京进修,弥补自己曾经的缺憾。

进修的时候,杨红亮买来专业的橡皮和炭笔,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来创作。刚开始的时候,他画两三个小时就坐不住了。后来,他一坐至少3个小时,有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

曾经有人说,杨红亮36岁才开始学画画,太晚了。杨红亮却觉得,梦想什么时候开始实现都不晚。

40个小时画一幅画

有段时间,女儿和妻子“沉迷”古装剧。杨红亮就用铅笔画的方式画了一幅女主角的肖像。女主的细弯眉轻巧灵动,每根发丝清晰可见,花朵发饰中的片片花瓣包裹紧凑,十分生动。女儿拿到画后高兴得不得了,还以为是电脑上打印的黑白照片。

“画画十分磨性子。”杨红亮曾用40个小时画一幅穿旗袍、扎马尾的少女。少女浓密的秀发、纤长的手指、花纹旗袍上的装饰、盘扣……都是他通过黑白灰等明暗色调呈现出来的。后来,他把这幅画拿到装裱室装裱时,画室的一位顾客看到后十分心仪非要花钱买下来。

看到自己作品得到大家认可,杨红亮很开心。“每次画画的时候,心里都特别静。画画可以帮我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完成作品后的那种成就感更是妙不可言。”杨红亮说,他会一直画下去,让生活更精彩。

2023-06-27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摄影报道 黄骅食盐加工厂职工杨红亮——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4946.html 1 画出黑白“照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