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6日
第04版:04

付费的高考志愿填报靠谱吗

“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目前,高考付费填报志愿已经成为一门火爆的生意,收费从数百元到近万元不等。对此,一些考生和家长也持怀疑态度——

家长正在查询志愿填报信息

电商网站上的志愿卡

本报记者 吴艳 摄影报道

为了女儿的高考志愿,市民刘静雅和丈夫一直争论不休,刘静雅想付费选一家志愿填报机构,丈夫却不认可,认为很多机构根本就不专业,不如自己多花点时间了解相关知识,自己填报志愿。

6月24日晚,我省高考考生陆续知晓了高考分数,紧接着就要填报高考志愿了。是选择付费填报,还是自己填报,或者是找有经验的亲朋填报?选择哪种方式让有些家长拿不定主意。

应届生家长的困惑

市民刘静雅的女儿今年高考。送考时,刘静雅就收到了多张宣传单。发传单者无一例外都热情招呼,可以提前看看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几位手拿宣传单的家长们讨论的话题变成了:要不要选择付费填报志愿服务。

刘静雅发现,宣传单上用大号醒目字体印刷着“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低分捡漏儿好学校”等类似的话语。有一份资料上甚至写着“60%左右的考生及其家长缺乏对于高等院校和专业的正确认知。新高考改革增加报考难度,2022年河北4.8万考生过线却无缘本科。不了解清楚就随意填报,易导致未被理想院校录取甚至退档滑档。”

对此,刘静雅也很焦虑,是不是也应该给孩子选一家志愿填报机构呢?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却遭到了丈夫的反对。

几番争论,夫妻俩决定,先问问再说。刘静雅通过宣传单上的微信号与一些志愿填报机构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一打听价钱,她也打了退堂鼓,最便宜的一家也要收2980元。后来,在其他家长的推荐下,刘静雅在网上花380元买了一张高考志愿填报卡。

自己花了冤枉钱

市民张爽的孩子2021年参加高考。这是河北省实行新高考政策的第一年,“专业+院校”“平行+顺序”模式,让很多家长搞不明白,怎么报这96个志愿可难坏了张爽。为此,她从孩子上高三时就开始学习志愿填报相关知识。慢慢地,她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种报考模式没有调剂,是根据考生的志愿依次录取的。

可是随着高考的临近,她又担心自己掌握不全面,耽误孩子,禁不住一家机构的宣传,她交了1000多元让对方报志愿。孩子分出来了,考了全省1700多名。机构给出了他们填报的志愿,可以说完全没有考虑他们家的因素。

张爽家的孩子最想学建筑专业,可是这家机构把这个位次能上的学校,按照所谓的“冲、稳、保”策略将所有专业都给列了出来。最后还是按照张爽和孩子商量的结果报的志愿。“这1000多元钱算是白花了!”

高考结束后,家住市区天成名著小区的张瑜接到了两位朋友的咨询电话,询问的内容都是“你家儿子去年报志愿选的机构怎么样?靠谱吗?”

作为一名过来人,张瑜向朋友介绍了去年儿子高考报志愿的经历。

“按照‘专业+院校’‘平行+顺序’模式填报志愿,选择性更大了,但也更摸不清方向了,很希望向专业人士咨询一下。”为此,在儿子高考前一个月,张瑜就选择了一家志愿填报机构,并预交了4280元的费用。高考结束后,她参加了一次机构组织的志愿填报讲座,当时前去听讲座的有30多位家长。

“看来,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投资,很多家长都舍得。”张瑜感慨道。

儿子的高考成绩450分,高出本科分数线20分。除了和志愿咨询师沟通,张瑜也请了几天假,专门在家研究志愿填报问题。

随着了解的增多,张瑜发现,原来志愿咨询师所说的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

结合志愿咨询师给出的报考方案,张瑜又进行了适当调整,最终确定了儿子的高考志愿。

依据自己的经验,张瑜告诉朋友:“其实,家长如果有时间研究志愿填报事宜,完全可以不花这笔钱。事实上,很多指导机构的所谓数据库,也都是根据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上的公开信息来归纳总结的。”

自学3个月成为“专家”

市民刘永强的儿子去年参加了高考,高考志愿就是他给孩子报的。

为了给孩子报志愿,孩子进入高三下学期刘永强就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在手机上,他关注了好几个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账号,一有时间就学习。“985”“211”“双一流”“C9”……很快他就明白了全国高校基本情况。接着“专业+院校”96个平行志愿的模式,他也明白了怎么回事。

“最难的是专业的选择,因为之前问孩子喜欢什么专业,没有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这给我带来了很大工作量。”根据孩子平常模拟成绩,刘永强整理了30多所高校所有专业最近三年的录取成绩和位次。“那些热门专业,我还登录学校的招生网站,查了他们在河北省招多少人。”

学习了3个月后,刘永强骄傲地和妻子说:“我现在可以说是‘报考专家’了。”

孩子发挥正常,高考位次在刘永强的预测中。“孩子没有喜欢的专业,我们就采取排除法剔除他不喜欢的专业,这可以说是针对没有明确目标考生的一个报考窍门。”

“填报神器”说法不一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作为一个新兴服务行业,这些年之所以快速崛起,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服务不对称。一些家长面对高考招录新规则时的“毫无头绪”,对于各地高校、相关学科及就业行情的“一无所知”,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的指点。市场需求巨大,服务自然孕育而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面上各种填报志愿的App层出不穷,从数百元的智能填报卡,到上万元的一对一专人指导都有。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里输入“高考志愿”,搜索结果显示与其相关的有近50个App,都号称能帮助考生填报志愿。

记者查看多个高考志愿填报手机应用,发现均可提供免费试用服务。选择高考省份,填写分数和所选科目后,系统会推荐适合“冲”“稳”“保”的院校,并标出录取概率。不过,要想查看完整信息,需要支付费用。

记者以河北省物化生组合估分620分为例,分别在4个平台尝试进行智能填报。从结果来看,有平台给出26个“冲”、45个“稳”和59个“保”的志愿表。

相比之下,同样的分数某平台给出的推荐学校多达1262所,仅“可保底”就有834所。更离谱的是,“适合我的大学中”,“985”学校居然有67所,而事实上,我国的“985”高校总共也就39所。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志愿填报卡也在火热销售中。以一款售价300元的志愿填报卡为例,客服称填报卡为一人一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均可购买。

因为志愿填报卡价格不高,选择的家长不在少数,多家店铺的实时销量都在1000张以上。

但一些买了志愿填报卡的家长却觉得有些鸡肋。刘静雅说:“说是智能填报,也只是列了一大堆干巴巴的信息,具体这些大学和专业有什么特点,孩子适合报哪个,还是要自己到处查询。上百个备选项,也不知道该怎么挑,想要后续服务,就得继续缴费。”

高科技并非万能

采访中,记者发现,高考志愿填报软件的套路都差不多,先以免费咨询引诱考生注册,想更精准选校,就要付费了。

至于价钱更高的志愿咨询师为家长和考生指导志愿填报,也是通过相关软件来进行的。

填报软件最大的功能是把各个渠道的零碎信息整合到了一起,省了家长自己到处收集信息的麻烦。但是,最终的录取结果和很多因素有关。

采访中,多名往届高考生家长建议,家长在面对志愿填报这件事时应当理性,不是必须要付费进行志愿填报,只要自己肯研究规则,也一样可以填好志愿。如果要选择填报机构,一要留意机构本身的从业资历,二要看咨询师本身经验是否丰富。

沧州市第一中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他经常遇到高考学子填报志愿后后悔的情况。不少学生在报志愿的过程中一头雾水,不了解志愿填报的方法,不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以及以后的从业方向,更不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很多学生以高出录取分数线很多分进入报考专业,还有很多学生盲报,觉得只要被录取有学上就行,不考虑专业就业情况。

这位老师提醒,“其实学生和家长有能力自己报志愿,不应把填报志愿的主动权完全交给机构。一方面,付费机构很难通过几个小时了解学生的个人喜好,而且付费机构质量也不能保证。另一方面,现在互联网很发达,多在网络上找信息,多问老师,多咨询学长就能把志愿报好。”

“志愿报考某种程度上关系学生未来就业,马虎不得。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报考,考生自己都应该掌握主动权。”这位老师建议。

2023-06-26 “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名师指导弥补分数不足”……目前,高考付费填报志愿已经成为一门火爆的生意,收费从数百元到近万元不等。对此,一些考生和家长也持怀疑态度——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4841.html 1 付费的高考志愿填报靠谱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