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5日
第04版:04

为了帮落巢的红隼幼鸟学习生存本领,志愿者给它找到“后爸”“后妈”——

“菜畦儿”找“家”

本报记者 崔春梅

“菜畦儿”住进了新家

“菜畦儿”在晒太阳

刚到救助点时的“菜畦儿”

“菜畦儿”是只“红隼娃娃”。才出生十来天,它就掉到巢外,孤零零地待在菜地里,大家为此叫它“菜畦儿”。在热心人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无法跟“亲爸”“亲妈”取得联系的“菜畦儿”,顺着“输送带”滑到另外一窝红隼家。

野生幼鸟尤其是红隼这种猛禽类幼鸟在新家中,遭“后爸”“后妈”攻击甚至被吃掉的可能性很大。何况“菜畦儿”出生早,体型也比较大,在新家里比较显眼,一看就是“外来鸟”。

担心“外来娃”“菜畦儿”遭“后爸”“后妈”攻击或者受同伴排挤,志愿者一连在红隼窝附近观察数天。令人惊喜的是,“后爸”“后妈”不但精心喂养“菜畦儿”,还耐心教它学会了飞行等本领。

专家表示,给野生幼鸟尤其是猛禽类幼鸟找其他亲鸟代养的成功率并不高。

菜地里救起红隼幼鸟

5月21日上午,任丘市刘庄村的张女士去地里时,发现菜地里有一只浑身绒毛的小胖鸟。谁知过了1个多小时,张女士再次经过菜地时,发现那只小胖鸟还那里待着。

回到家后,张女士跟女儿屈女士提起此事。屈女士很担心那只小胖鸟的安危,就和张女士赶回菜地,在草丛里找到了可怜巴巴的小胖鸟。

张女士和屈女士担心小胖鸟饿,就喂了它一根火腿和一点水。屈女士正发愁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突然想起“华北油田”的同事在前一天刚刚把救助的一只鸟交给野保志愿者。

随后,屈女士通过同事联系到白洋淀生态野保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晓晔。王晓晔当天赶到现场,发现那是一只出生才十来天的红隼宝宝。那只红隼宝宝长满绒毛的身上,隐约有黑色羽毛出现。“现在是落巢期初期,估计它是窝里的老大,比较调皮,不小心坠落到地上了。“王晓晔说。

一般情况下,把落巢的幼鸟还给亲鸟是最佳选择。王晓晔让张女士和屈女士带他到菜地,没有在附近发现亲鸟的身影。

菜地附近,除了那座高大的高压电力设施外,没什么其他可供鸟搭窝的地方。红隼宝宝还不会飞,即使确认了它的家就在高大的高压电力设施上面,志愿者也无法将它放回巢中。

帮红隼宝宝回家的想法暂时无法实现,王晓晔只好先将它带到了救助点。

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

红隼宝宝是在菜地里发现的,大家就给它起名叫“菜畦儿”。估计是知道这是一群好心的志愿者,“菜畦儿”瞪着圆溜溜的黑眼睛四处打量着。

王晓晔给“菜畦儿”补充了体液,又拿出牛肉招待它。“菜畦儿”应该是饿透了,狼吞虎咽吃了几块牛肉。

刚被救助的时候,“菜畦儿”的体重才198克。被志愿者喂食两次后,它的餐后体重已经达到246克。

之后,志愿者按照一次喂20克、一天喂3次的标准,精心照顾着“菜畦儿”。担心它营养单一,志愿者还特意给它喂营养片等。

好在“菜畦儿”食欲一直不错,一到饭点就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等待喂食。看到志愿者手中的新鲜牛肉,它也毫不客气,一口叼过牛肉,一边大叫一边努力吞肉,仿佛在说:“好吃好吃,再来一块儿!”

接下来的十来天里,“菜畦儿”身上的绒毛开始慢慢褪去,黑色的羽毛逐渐增多。天气晴好的时候,“菜畦儿”就站在室外的木棍上晒太阳,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无法找到“亲爸妈”

虽然“菜畦儿”很满意当前的生活,但是王晓晔一直在为它的未来担忧:虽说在救助点吃喝不愁,但是它最终还是要回归大自然的。如果没有亲鸟教“菜畦儿”学习飞行、悬停、捕食的本领,它以后怎么在大自然里生存呢?

当务之急,还是得帮“菜畦儿”找爸妈。在接下来的十来天里,王晓晔曾两次带着“菜畦儿”去那片菜地,希望能在附近找到它的“亲爸”“亲妈”。那片菜地附近正在修路,王晓晔每次带着“菜畦儿”去的时候,都得步行1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

王晓晔在附近观察,还试图通过“菜畦儿”的叫声寻找亲鸟,希望亲鸟听到孩子的声音后能循声找来,但都没达到预期效果。

两次寻亲都失败了。王晓晔又加了一个菜地附近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为微信好友,希望对方能帮忙观察红隼亲鸟的身影。

几天后,那位企业负责人告诉王晓晔,在菜地的西南方向,也就是那个高大的高压电力设施附近,有疑似红隼亲鸟出现。

可是,志愿者根本无法将“菜畦儿”送回高大的高压电力设施上。这就意味着,为“菜畦儿”找“亲爸妈”的方案行不通了。

坐着“输送带”滑进新家

找不到“亲爸”“亲妈”,能不能帮“菜畦儿”找“后爸”“后妈”呢?王晓晔和同伴准备了第二套方案。

近两年来,王晓晔一直关注的有一对红隼夫妻。去年,那对红隼夫妻孵化了5只红隼宝宝,其中一只红隼宝宝不慎落巢。王晓晔精心照顾了十来天后,又将红隼宝宝送了回去。也就是说,王晓晔跟这对红隼夫妻多少还是有点“交情”的。正好这对红隼夫妻今年又孵化了幼鸟。

看着鸟窝里的那3个小脑袋,王晓晔想凭着他跟红隼夫妻的这点“交情”,把“菜畦儿”托付给它们抚养。

不过,王晓晔上次送回去的是这对红隼夫妻亲生的孩子,而“菜畦儿”是只跟它们毫无血缘关系的外来鸟,红隼夫妻会接纳它吗?另外,红隼夫妻的孩子都还小,“菜畦儿”体型明显大了不少,待在窝里实在是太显眼了。

新的家庭会不会接纳“菜畦儿”?红隼夫妻会不会攻击“菜畦儿”?“菜畦儿”会不会被其他幼鸟排挤?一系列问题摆在王晓晔面前。看着越长越大的“菜畦儿”,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那对红隼夫妻住在一栋小高层的楼上。王晓晔跟楼上居民取得联系,将腿上标好记号的“菜畦儿”放在用纸盒做成的三角形“输送带”上。

就这样,“菜畦儿”坐在“输送带”上,带着好奇心,一路滑进了新家。

在新家学习新本领

在送“菜畦儿”去新家当天,王晓晔惊讶地发现,鸟窝里竟然又多出一个小脑袋。也就是说,那对红隼夫妻生了4个宝宝。再加上“菜畦儿”的话,红隼夫妻要喂养5个孩子,会不会太吃力?王晓晔就偷偷在附近给它们放一些牛肉。有一天,王晓晔发现牛肉变少了,说明红隼一家接受了他的人工补给。

每天,“隼爸”外出觅食,“隼妈”就负责给孩子们分发食物。放心不下“菜畦儿”的王晓晔每天都会在附近观察好几个小时,确认“菜畦儿”安全待在窝里才放心。

有一天,王晓晔发现“菜畦儿”不在窝里了。它是跌落了还是发生了其他意外?王晓晔等了很久都没看到“菜畦儿”,只好无奈地回了家。那几天,“隼爸”外出后一直没有回家。王晓晔放心不下,一直惦记着这件事。第二天,他再去查看时,发现“菜畦儿”正撅着屁股站在窝旁边,仔细观察“后妈”来回飞行的动作。

前两天,王晓晔再去看望“菜畦儿”时,发现“菜畦儿”已经学会了飞行,“隼爸”也回家了!

这可真是好消息!说明志愿者对红隼幼鸟的救助干预顺利完成,也为以后志愿者再进行类似的救助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如今的“菜畦儿”已褪去绒毛,成了成鸟模样。“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任务就交给大自然吧!”看着在天空自由飞翔的“菜畦儿”,王晓晔的话语里充满了期待。

2023-06-15 本报记者 崔春梅 为了帮落巢的红隼幼鸟学习生存本领,志愿者给它找到“后爸”“后妈”——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4153.html 1 “菜畦儿”找“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