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沧州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
一进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只巨大的胡兀鹫。一开始,我还以为那只是个模型,后来听了讲解员姐姐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是真的,是标本,定型后固定在那供我们参观。怀着好奇,我认真听讲解员姐姐介绍每个标本的名字、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等。
之后,我们去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那里有许多受伤的鸟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只鹦鹉。它的羽毛很漂亮,绿中透点红,红中透点白,白中还掺杂着其他颜色。有趣的是,这只鹦鹉居然会学人说话,你说什么,它就学着说什么,还会和人打招呼呢!
我们还制作了标本。我们先拿着网子去抓蝴蝶,抓得不亦乐乎。抓到后,我们把蝴蝶轻轻拿出来,放在报纸里裹起来,但不能让蝴蝶的外形受到任何破损。
我们还知道了如何制作植物标本,先采集一株植物,要尽可能采集根、叶、茎、花、果,但也需要保持植物的完整性……
之后,我们都围到大哥哥身旁观看他如何制作植物标本。只见他打开一个木夹子,然后在上面铺上两层报纸,把植物摆平、舒展开放上去,再铺上两层报纸,将木夹子合起来用绳子绑紧,最后标注上植物的名字、结构、形状、采集地点和采集人员等信息。大哥哥告诉我们,标本要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还要定期检查标本的状态。
通过这次小记者活动,我不仅了解了植物标本和动物标本,还对标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是收获多多。
(指导老师:马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