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刘宜豪)昨天,记者从市文广旅局获悉,我市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等举措,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前几天,70岁的孙女士和朋友在沧州园博园观看了评剧专场演出《茶瓶记》。“沧州的惠民演出太多了,今年已经看了很多场,很过瘾。”孙女士说,她喜欢看戏,孙子喜欢看杂技表演,精彩纷呈的惠民演出丰富了全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悉,我市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聚力“文旅+消费”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面向城乡居民发放文化惠民卡(券)。群众持卡(券)能够以惠民价格享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产品与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00余场,累计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卡(券)35万余张。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是全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自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我市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依托“图书馆之城”建设,我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管理、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市区建成16个“遇书房”城市分馆及书吧,逐步形成“15分钟阅读圈”,并在各县(市、区)规划建设城市书房19个。到2023年年底,全市“遇书房”城市分馆等高水平公共文化新空间将达到51个,为百姓阅读提供便利。
我市注重打造公共文化数字化项目特色品牌,已开通“沧州文旅云·沧州公共文化云”平台,云集“看直播”“享活动”等13个功能板块,实现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目前,该平台总访问量超2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