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腹泻5个月,辗转4家医院,医生却说是馒头吃多了。原来患者是对麸质不耐受,引起小肠黏膜病变。
25岁的王女士是一名超市导购员,前几天,加班回家晚了,她从冰箱里面拿出隔夜的馒头稍微一加热,吃完就睡觉了。
次日,王女士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来到当地诊所,医生考虑是急性胃肠炎,给她拿了些药。王女士服药后,症状稍微减轻了。
后来,王女士的症状又加重了。听说服用大麦青汁治呕吐,王女士喝了几支后,呕吐、腹泻症状更重了,并且一吃饭就吐的更加厉害。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王女士的腹泻一天比一天加重,每天大便七八次,呈黄色稀水样,伴恶臭味。
王女士腹泻越来越频繁,精神越来越差,实在没办法了,王女士到当地县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医生建议她做肠镜。消化内科医生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大,便给她开了些药。王女士口服药物一周后,没有一点效果,症状反而加重了。
王女士只能到省级医院就诊。刚入院第一天,王女士体温达到39摄氏度,还出现了上腹部疼痛、畏寒、寒战的症状。
肝病科、营养科、心理科专家会诊,最后考虑王女士的慢性腹泻和精神因素相关。对症治疗1周后,王女士的精神症状虽然减轻了,但是腹泻仍然依旧。
医生决定停用所有药物,禁食观察,看看到底是否和食物有没有关系。王女士禁食一周,奇迹出现了,王女士腹泻明显减轻。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腹泻和吃面食有关。
经对症治疗,王女士痊愈出院。随访9个月,王女士病情平稳。最终确诊:王女士患的是麦胶性肠病。
麦胶是多种谷物中含有的一种蛋白质,我们俗称的“面筋”。一般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谷物中普遍含有。
麦胶性肠病是指对麸质不耐受,引起小肠黏膜病变的一种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导致空肠绒毛全部萎缩。如不进食含麸质的食物,症状即可缓解。如无症状的患者重新摄入麸质饮食,则可诱发腹泻及肠黏膜病理改变。
麦胶性肠病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一般是长期慢性腹泻、腹胀和腹痛。典型者出现脂肪泻,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样,有稀水样恶臭,每日10余次或数十次。同时,患者也可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等。
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