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2日
第13版:13

掏耳朵竟掏来癌症,切除左耳保命

医生提醒,经常采耳易引发耳道感染,导致听力下降

你经常掏耳朵吗?掏耳朵有时的确是种享受,但李女士没有想到,自己因掏耳朵,竟然患上了恶性肿瘤。医生提醒,频繁采耳易引发耳道感染,导致耳鸣、听力下降。

1 掏耳16年患癌,需切除左耳

近日,75岁的李女士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左耳道已经裂开,缝隙达3.5厘米×2厘米,表皮溃烂甚至露出了软骨。

这样的情况从3年前就开始了,究其原因是李女士持续了16年的一个坏习惯——掏耳朵。

起初,李女士的耳朵没有任何问题,但她没事就习惯掏耳朵,越挖越痒,导致分泌物增多,使得挖耳朵变得更加频繁。

长期的这个行为,刺激了李女士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肤渗出,恶性循环使得耳道里出现了一个新生物。

因没有明显不适,李女士一直没有就医。直到近日,她的听力有所下降,才想到要看医生。

初步活检结果显示为外耳道鳞癌,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已经病变,且累及腮腺和颈部淋巴结,需要切除左耳,否则疾病进展会出现转移,危及生命。

手术顺利完成,目前,李女士在逐步康复中。

2 不正规就医,中耳炎拖成癌

医生称,除了反复掏耳朵这样的物理刺激,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也会引起外耳道癌。陈女士左耳反复流脓多年,但她觉得症状不严重,平时耳朵分泌物较多时,她就用棉签掏耳清理,还会用滴耳液清洗。

近三年,陈女士发现自己的听力逐渐下降。尤其是近一个月,除了耳朵痛以外,还时常有血水流出。于是,她到医院就诊。

医生检查发现,陈女士左耳耳道长有肿物,已经完全堵住耳道。活检结果显示,肿物为鳞状细胞癌。更令人揪心的是,恶性肿瘤已经侵犯脑部。所幸,陈女士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3 不要频繁掏耳朵

医生介绍,发生于外耳道深部的外耳道癌,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比如流血、流脓、瘙痒。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但这些症状和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症状相似,往往容易被误诊。

当外耳道癌向深部侵犯至外耳道骨膜,会引起明显的疼痛,甚至侵犯面神经、颅神经和硬脑膜,引起面瘫、复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颅神经损伤表现,往往这个时候才会引起患者重视。

耳屎为什么不能经常掏?耳朵怎么掏才安全?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出的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干燥后和脱落的外耳道上皮混合,称之为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则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阻隔黏附异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打哈欠等运动大多会自行排出。因此,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频繁掏耳朵的,耳屎形成后会自动排出。

相反,在掏耳朵过程中造成频繁的摩擦和损伤,反而会加速代谢过程,甚至影响耵聍的脱落,形成耵聍栓,堵塞耳道。

日常生活,如偶尔出现耳痒,可以洗完手后用干净棉签轻轻掏耳朵,达到止痒目的;如洗头或游泳时耳朵进水,建议通过单足跳的方式促进耳内水排出;平时不需要频繁地掏耳朵,如果有这个习惯建议纠正。

如出现耳痒持续3天以上无缓解,或者耳朵突然出现堵塞感(有时耵聍产生和排出失调,耵聍堵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最好到医院就诊。

医生强调,耳部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可以是不严重的小病,也可以是大病的早期表现,因此,不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免延误诊治。

4 频繁采耳易引发耳道感染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采耳的习惯,医生介绍,不正确或频繁采耳极其容易引发耳道的感染,原因是多方面的:

采耳过程中,所有人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掏耳勺,消毒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采耳师使用的工具一般是毛刷、耳勺和头灯,并不是医院里的专业工具。他们的头灯一般都是散射光,无法像医生一样利用反光镜将光源聚集到一点,看清耳道内部,一旦用力不当,就很容易损伤外耳道,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鼓膜穿孔,导致耳鸣、听力下降。

刘真

2023-06-12 医生提醒,经常采耳易引发耳道感染,导致听力下降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3860.html 1 掏耳朵竟掏来癌症,切除左耳保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