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旱碱麦真是名不虚传,越嚼越香!”“太美味了,你尝尝我的……”同学们捧着造型美观的面花,好奇又兴奋。
6月4日,我们光明小学晚报小记者来到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田。远远望去,丰收在即的麦田就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我们兴奋地走进麦田,仔细观察着,并用手轻轻抚摸。
讲解员阿姨送给我们每人一个麦穗,麦穗上长着又长又硬的麦芒,那饱满的麦粒好像要把麦壳撑裂。我们小心翼翼地剥开,尝了几粒,麦香味浓郁!
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同学们,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旱碱麦,做出来的面食口感好,有很浓郁的麦香味,很受大家欢迎!沧州有100多万亩旱碱麦,渤海新区黄骅市是主种植区,种植面积约60多万亩。这里的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产量也在逐年增加!”人群中响起一片赞叹声:“原来旱碱麦这么厉害!”
活动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地登上返程的大巴,校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用旱碱麦做的面花。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麦香立刻在嘴里弥漫开来……
我再次望向窗外一望无垠的麦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旱碱麦在盐碱地扎根,在干旱中生长,回馈给辛苦劳作的人们丰收的成果和生活的希望,这不正是我们少年儿童应该学习的精神吗?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索取得少,奉献得多。
这正是:
旱碱麦田希望多,
顽强生存抗挫折。
我和小麦手拉手,
同唱时代奉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