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不乏聚焦中医题材的影视剧:2011年的《精诚大医》、2018年的《老中医》,都走正剧路线。正在播出的现实主义题材剧《后浪》另辟蹊径,选择更加年轻化的手法,将传统中医与青年人结合,讲述中医药大学教授任新正辞职创办中医传承班,对个性不同、背景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带领他们成长为传承中医的奔腾“后浪”的故事。
《后浪》首播收视率不俗,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高位,但也因为叙事缺乏连贯性、剧情不接地气、人物设置悬浮等,招致观众差评。
A
三流的剧情
过于强调戏剧冲突,缺乏真实感
《后浪》的编剧六六,曾创作过《双面胶》《蜗居》《心术》《安家》等经典都市剧。此番,她耗时7年完成剧本,甚至为了作品的专业性,从2016年9月开始攻读广西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每周在南宁上5天课,其导师是名中医刘力红教授。一段时间后,六六告诉总制片人吕超,找到了中医戏的主人公,就是她自己和刘力红。
吕超说:“她想把自己学中医的经历作为基础,再把这段时间听到的、学到的、想到的,都戏剧化地写进去。就写一个完全不懂中医的小女生,如何跟随师傅从门外汉学成内行的过程,进而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听她这么说,‘年轻人、学中医’这六个字一下跳进我脑子里,我知道我们找到了做中医剧的钥匙。”
2019年6月,六六拿到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2019年8月,六六带着徒弟葛羚开始写《后浪》剧本。剧中很多故事都来源于六六的亲身经历,将自己对中医传承的情感与思考倾注其中。她直言希望能写出中医传承的过程,比“传医术”更深刻的“传精神”“传思想”。
六六的创作习惯向来是依靠大量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不过,在如今的行业剧中刻意制造戏剧冲突的编剧手法,并不是讨巧的选择。过多巧合、夸张表达,只会让观众质疑故事的真实性。
B
二流的人物
具有明显标签化特征,不接地气
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创作,通常“一流的人物”立体、饱满,以连贯性的故事带动人物发展;“二流的人物”依靠割裂的叙事呈现,有极强的标签化特征;“三流的人物”则是单调、平面的功能性人物,缺乏真实感。《后浪》中的人物设置属于第二类,带有明显的标签化特征。
《后浪》中的人物都很极致且充满个性:吴刚饰演的任新正是致力于广传中医的中医药大学教授,在他的带领下,一个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中医传承班”由此诞生。赵露思饰演的孙头头,甜美又不失个性,颇具“女侠”气质,是传承班的“开心果”也是“闯祸王”。罗一舟饰演的任天真成长在中医世家,性格严谨但气性大。
不过,这些人物的人生发展轨迹并不符合常理。张萌饰演的杨小红,因跟自己打官司的对手猝死在自己面前,受了刺激,路过医馆,心有感悟,于是就加入了中医传承班。观众不禁要问:如果想要实现师承的教学模式,那就该从中医学生里层层选拔,找到真正的可造之才,加以悉心培养,“他们的选人标准就是没有标准”。
剧情中人物设置功能性明显,不接地气:孙头头和任天真去超市,碰巧遇到一个肚子疼晕倒的女生。任天真一号脉,断定这是生理期到了,现场扎针救治。神奇的是,任天真回去跟父母一说这女孩的脉象病症,父母立刻能断定,这女生是宫外孕。最后发现这位女生是一个富二代,因为每天生活在父母的严密监控下,心生叛逆,发生了宫外孕,得了躁郁症。
C
一流的表演
老戏骨还原了中医师的精气神
在开拍之前,导演韩晓军带着主演学习中医知识,希望真实还原中医人的风采。从目前的呈现情况看,吴刚、江珊、奚美娟、李光复等老戏骨都贡献了一流的表演。
近年来,吴刚凭借《人民的名义》《破冰行动》《庆余年》《狂飙》等剧演技备受肯定,他此次在《后浪》开机前做了大量调研工作,不仅阅读了很多中医相关的理论书籍,还与剧中的原型人物刘力红见面,跟对方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吴刚还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制片人路钶介绍:“试装时,吴刚老师建议任新正这个人物在造型上可以更当下一些,服装上可以自然加入一些符合角色的时尚元素,看起来不会很老气,年轻观众也会更容易接受。在吴刚老师带领下,剧组其他年轻演员也会跟着去学习扎针、号脉等中医相关知识。我们还组织了演员和导演、美术等主创去医馆听课,观察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包括了解医馆的环境布置等。”
吴刚也在剧中还原了一个中医师的精气神。通告安排每天要拍十多场戏,他的台词篇幅长且专业内容占比重,但他已经提前准备好,基本不用带剧本,早已谙熟于心。此外,江珊近年来曾在《急诊科医生》中饰演西医,这次在《后浪》中也诠释出了医者仁心,虽然角色有点少女心,但她工作中一丝不苟,生活中也满怀善心。奚美娟、李光复则演出了中医世家长辈的泰然自若、气定神闲。
相比之下,青年演员的演技仍有进步空间。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