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执意要在直播间购买茯苓,53岁的张蔷和儿子刘鹏起了争执。
刘鹏说,母亲在这个直播间买过灵芝孢子粉,现在又要买茯苓,说是可以治疗风湿病。“我劝她去正规医院检查,还被她说了一顿,闹得很不愉快。”
张蔷要买的茯苓来自主播黄伟的推荐。黄伟的直播间聚集了不少中老年人,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早上6点,黄伟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通过和其他人物角色“连麦”,演绎剧本故事,大概两个小时之后,他开始售卖产品。
记者调查“外星人研发的神药”
早上6点多,直播间的观众已超千人。
黄伟进入直播间不久,就开始和其他人物角色连线,演绎剧情。在这期直播中,演出的是正义的一方机智奋战,战胜敌方,抢回具有“神奇功效”的茯苓的故事。屏幕上,粉丝们激烈讨论着剧情进展。“千万小心安全”“茯苓不能让麻生带走”“快打电话给外星人”……
“快撤兵,大获全胜!”黄伟情绪激动起来。此时,直播间里的观众不时发出弹幕:战士们辛苦了,给战士们用……
观众的情绪瞬间被带动起来。这时,黄伟连线了一名“教授”,让“教授”给直播间的“家人们”介绍茯苓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这名“教授”说,这款茯苓和其他茯苓不一样,“由外星人研发,药用价值极高,还能治疗肾病”。他还说:“茯苓去湿气。湿气是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它隐藏在人的身体里,长期去不掉,就会引起恶性肿瘤或癌症。”
记者注意到,另一期直播中,“教授”对三七粉的功效也是赞不绝口。他说,三七粉对老年骨质增生、滑膜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健忘症都有非常好的疗效,甚至还能治疗脑血栓、子宫出血、肚子疼痛,称“所有人都可服用”。
黄伟售卖的茯苓外包装显示,该产品类型为初级食用农产品,包装日期为2023年4月6日,保质期2年,产地为安徽大别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8修正)》第二条规定,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称为食用农产品,同时规定,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应当遵守该法的规定。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教授邓勇表示,根据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公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茯苓属于药食同源的产品。“药食同源”物质直接作为商品销售的,应当根据生产加工企业及生产标准判定其商品性质,依据商品性质采取不同的广告标准。
他分析称,商品性质若为食品,广告宣传应以普通食品广告发布标准为依据,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普通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
黄伟直播带货的短视频平台发布的《食品生鲜行业宣传规范》显示,商品描述不得含有“使用该产品能够获得健康”的表述;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化术语、神秘化语言、表示科技含量的语言等描述该产品的作用特征和机理等。
在“教授”介绍完产品后,黄伟对粉丝说:“我听出来了,这是好东西啊,啥也不说了,上链接!好东西要分给我的干爹干妈们!”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表示,经营者所售的商品谎称“外星人制造”,并夸大药用价值,显然违背了广告的真实性原则,涉嫌构成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主播以自己名义或形象对商品、服务作推荐和证明,属于广告代言人,这种做法同样涉嫌违法。
虚假身份演戏,调动观众感情
记者发现,类似黄伟在直播间演绎的剧本,在电商平台可以找到提供代写服务的商家。
记者随机联系了两家创作直播间剧本的商家。在询问清楚剧本大纲、剧情基调、时间长短及是否将直播带货的产品融入剧本等问题后,一名商家表示,半个小时的“正义戏”剧本收费300元,而另一名商家表示收费1200元。
一名卖家称,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家庭生活等一些“苦情戏”剧本,在中老年受众中比较受欢迎。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这些剧本售价最低的仅几元钱。
就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苦情戏”的直播套路被曝光,揭露了不少网红主播利用虚假身份和感情,诱骗老年观众消费的骗局。
这些主播在直播中假扮孤儿、残疾人、癌症患者等角色,以博取观众的同情和信任,进而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直播间的“儿子”们打着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的幌子,向老年人推荐“神药”。
央视报道中,为情感主播们提供产品和场地的公司经理坦言,直播间的故事其实都是编造出来的,演员都是花钱雇的,有编剧写剧本。
这位经理还表示,不少网红主播利用虚假身份和感情,诱骗老年观众消费。他说,一盒9.9元的产品,拿货只需要1.2元,99元买10盒的话,主播的佣金高达80元,有些产品已经卖了“大约两千万盒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配合主播把戏演好,直播间还会招聘“麦手”,即通过与主播“连麦”,配合主播讲故事的角色演员。一场不出镜的半小时“连麦”,“麦手”的收入通常在几十元左右。
记者注意到网络上一则培训“麦手”的招募信息,参加“麦手”入职培训前,需支付298元的费用。对方表示,在应聘“麦手”前,要预想好角色,找好同伴,这样更方便接单,因为二人、三人要是老搭档才能配合默契,而主播也通常只跟老搭档组队。
据此前媒体报道,一位提供“麦手”入门咨询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麦手”的需求量很大,“在主要的短视频平台上,每天有将近2000场情感直播,每场直播的‘麦手’还不能重复。”
被“围猎”的老人
一款普通产品被宣传成“神药”,为什么能让老年人深信不疑?
“家里几个老人都看这种直播,还会在家庭群里讨论剧情。有时,我在群里劝他们,但他们不听,就像被主播洗脑了。”刘鹏说,在这些老年人眼里,主播就是正义化身,老人很信任和支持他们。
他告诉记者,起初父母看直播也是凑热闹。他后来发现,主播的剧本与当前一些热点新闻相结合,半真半假,老人若分辨能力较差,很容易轻信。
记者注意到,黄伟在该短视频平台的“粉丝1号群”创建于2022年。根据平台数据分析,“60后”占比20%。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指出,短视频应用已经成为当代老年人获取知识、社交娱乐、展示自我的新工具。
湖北省国泰心理研究院院长杜洺君表示,直播间营造的危机场景,会激发情感链接,在饱满的情绪下,粉丝会冲动消费。尤其是很多老年人,因为对数字化场景缺乏了解,日常与家人交流有限甚至匮乏,所以更易专注和投入于这样的剧情当中。
杜洺君认为,老年人也要注重发展个人爱好,合理安排时间;家人应该主动与家里的长辈聊天、谈心,营造家庭归属感;所属社区也要注重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多组建安全社团,组织健康文娱活动。
2020年,中消协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主播夸大和虚假宣传是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2022年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十大重点任务,其中提及,坚决遏制收割老年人流量,实施营销诈骗。
胡钢表示,随着老年人触网规模越来越大,网络平台应当依据广告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平台责任,对涉及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给予最高等级的严格管理,对直播过程也应全程监管,依法履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报告违法行为等义务。
(文中张蔷、刘鹏、黄伟为化名)
据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