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压升高不在意,小伙将终身血透
杨韬(化名)今年31岁,从事酒类销售业务,在杭州打拼近10年,他的体重跟着收入“蹭蹭蹭”涨到了100公斤,健康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
5年前,杨韬在体检中查出血压升高,他身高只有172厘米,已经处于肥胖范围,经医生诊断为肥胖性高血压,建议服用降压药。但他自认为年轻,完全不把医生的建议当一回事,平常高压就170毫米汞柱,但他不吃药,照样上班、应酬,该吃吃该喝喝,身体也没出现不适。
转折发生在一次饭局后,第二天醒来,杨韬感觉自己走两步路就气喘、呼吸急促,因太忙,他又拖了半个月,直到出现头痛、眩晕,才到医院就诊。
医生接诊时判断,这可能是血压升高引起的胸闷气急,一查果然血压爆表,达到了200/130毫米汞柱!医生建议杨韬立即住院诊治。
“我一直血压高啊,但没症状,我这么年轻,检查完吃点药就能好了吧?”杨韬还在幻想自己能立马出院,检查结果却犹如晴天霹雳——血肌酐值已经超出正常值七八倍!
“这说明他很早就因高血压并发了肾病,肾功能衰竭引发了尿毒症,以后的日子都要在透析中度过了。”医生说。
疾病的发展是无声无息的,患高血压期间他没有用药,更没有随访检查,隐匿的肾脏病变更是难以觉察,如果当初及时治疗高血压,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2 用药不规律,高血压发展成冠心病
“一天吃六七种药,降血压的、抗血小板聚集的、降血脂的、保护心脏的,医生说要终身服用。”同样30岁出头的杭州小伙子郑康(化名),两年前确诊了原发性高血压,最近刚被确诊冠心病。
郑康没有肥胖,全家没有高血压病史,唯独他中招,医生说,这跟他吸烟、饮食无节制、熬夜等习惯有关。这两年工作忙起来,偶尔忘记吃药,导致郑康的血压控制得不理想,只能维持在150/100毫米汞柱。
前阵子,郑康突然感到胸闷,立即赶到医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住院后次日,医生为他做了冠脉造影术检查,发现存在血管病变。
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变的程度,医生又为郑康施行了冠状动脉血管内的超声检查。超声探头一伸进血管中,医生就看到,主要负责心脏供血的前降支开口处,已经堵塞了70%,这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意味着郑康已经患上了冠心病。
这种情况属于重度狭窄,很危险,如果病变继续进展,容易诱发严重的心肌缺血,就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综合考虑郑康的病情后,医生告诉他,“你还比较年轻、动脉斑块比较稳定、症状相对不频繁,目前暂时不用手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来控制病情发展。”
医生叮嘱郑康,对待高血压,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日常规律用药是最基本的,未来1年—2年就要进行冠脉造影复查,如果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可能就要放支架了。
医生呼吁,确诊高血压后要根据病情系统排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即便是没有不适症状,也要定期随访。
长期的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随访检查,遵医嘱,长期规范用药稳定血压,这有助于控制病程发展,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刘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