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7日
第04版:04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张东玲先后4次援疆,在轮台一待就是8年——

一个没血缘的儿子,一群没血缘的亲戚……

本报记者 杨玉霞

张东玲(左二)给患儿检查

张东玲(右二)看望帮扶对象

送医下乡

“张医生,赶快去手术室抢救新生儿!”

“张医生,您给看看这个孩子怎么回事……”

……

在轮台县人民医院,张东玲每天都很忙。

在沧州市援疆干部人才中,作为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生的张东玲是唯一一位4次援疆的人。8年来,她在轮台认下了一个没有血缘的儿子、一群没有血缘的亲戚。

4次援疆

今年52岁的张东玲是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一科副主任医师。

2015年8月,张东玲第一次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人民医院儿科开展援疆工作。

轮台县人民医院是当地仅有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张东玲去的儿科刚成立不久。带出一批高水准的儿科医生,为轮台建立完善的新生儿医疗体系,成了张东玲最大的心愿。

2016年年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结束后,张东玲回到了沧州,但轮台从此成了她心中的牵挂。2019年12月,得知相关部门对支援轮台的干部进行轮换,她再一次递交了援疆申请书。

2020年3月,作为沧州市援疆医疗队领队,张东玲再次赴轮台县人民医院儿科开展对口援疆工作。这一次,她担任轮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在诊治病人之外,张东玲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帮助轮台县人民医院建立健全医疗体系方面。她帮助轮台县人民医院完善了30余项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成立了“传帮带”工作室和“名医”工作室,打造了心内科、中医科等4个特色科室,填补了心脏冠脉造影及支架介入术等9项技术空白。

为促成沧州与轮台之间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开通,张东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她的努力下,轮台县人民医院创建了沧州医专大学生实习基地,创新了“实习+就业”人才引进模式。轮台县人民医院在全州率先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让轮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沧州的优质医疗资源。

2021年10月,第二次援疆结束后,张东玲又向组织提出申请,开始了第3次援疆工作。

今年5月,张东玲选择再次留在轮台,任职轮台县人民医院院长,开展第四次援疆工作。

“为什么再次选择了援疆?”很多人不理解张东玲的这次决定,毕竟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都需要她。张东玲说:“因为我在轮台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时间长了,对那里的感情太深厚了。虽然累点,但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一周5天门诊

“张医生,赶快去手术室抢救新生儿!”一天,正在医院查房的张东玲接到电话。

张东玲火速赶到手术室,发现一名早产婴儿只有微弱心跳,生命岌岌可危。张东玲立即给婴儿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5分钟后,婴儿有了自主呼吸,心率也恢复了正常。孩子的父亲握着张东玲的手不停地道谢:“谢谢张医生,救了我孩子的命!”

春季正是儿童发病多的时候。到了春季,轮台县人民医院儿科每天有很多前去就诊的小患者。张东玲一周值班5天门诊,白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晚上也休息不好。

“夜里接到棘手的疑难重症,都喊张医生帮忙。不管几点,她随叫随到。”

“她人很好,谁有困难都会帮忙解决。”

“我儿子就是她救过来的……”

……

在与张东玲接触过的患者及群众眼中,她就是一个扶危济困的“贴心人”。

“作为儿科医生,没有比看到孩子们健健康康出院更令人高兴的事了,累点也值。”张东玲说。

在轮台县人民医院,张东玲很少坐在办公室里。上午查病房,下午出门诊,挤时间研究如何加强幼儿保健,下班后,她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写工作规划,定培训计划,安排援助队的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做好“传帮带”,张东玲出门诊、教学、查房时都会带着当地的年轻医生,手把手教他们。每到周末,她还带领医疗队员们到轮台乡村基层开展义诊和调研。

“能为轮台的人民群众做些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很幸福。”张东玲说。

没有血缘的亲人

“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我的妈妈,一个是帮我成才的张东玲妈妈。”提起张东玲对自己的帮助,新疆小伙子迪力夏提感激不已。

迪力夏提住在轮台县轮台镇亚克巴格村。2016年9月,他考入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

2017年3月的一天,张东玲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朋友发出的倡议,希望有爱心人士帮助迪力夏提一家。在这个家庭里,老大迪力夏提刚考上大专,老二身体不好,需要大家的帮助。

看到朋友的倡议后,张东玲的心像是被揪了一下。她立即和发微信的朋友取得联系,并详细了解了迪力夏提家面临的困难。她决定资助迪力夏提上学,直到他毕业。

那年,张东玲的儿子刚参加工作。听说此事后,他想和母亲张东玲一起帮助这位远方的维吾尔族弟弟。母子俩每人每月拿出100元,一直资助迪力夏提完成学业。

将近3年的资助时间里,每到换季的时候,张东玲都会给迪力夏提买衣服。不仅如此,她还经常通过微信和迪力夏提聊天,帮他解决一些难题。

“张阿姨的资助,不仅解决了我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还给我的人生增添了更多色彩。”说起张东玲的帮助,迪力夏提感激不已。

迪力夏提毕业后,进入轮台县人民医院工作,成为检验科的一名医生。

“真没想到,我曾经帮助过的孩子竟然成了同事。”2020年,张东玲到轮台县人民医院工作的第一天就见到了迪力夏提。

现在,迪力夏提不仅是张东玲的同事,还是张东玲的“儿子”。

“正是因为有像张阿姨一样的好心人帮助我,我才顺利大学毕业并参加了工作。现在,我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迪力夏提感动地说。张东玲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他、帮助他。

“张东玲是我的好妹妹!”轮台县哈尔巴克乡卡西比西村的孤寡老人托合提罕提起张东玲就连声夸赞。她俩在结对认亲活动中相识。

张东玲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探望托合提罕,给她量血压、测血糖、讲解卫生保健知识。托合提罕感觉身体不适或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第一时间给张东玲打电话求助。如今,她俩就像亲人一样,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

从沧州到新疆,张东玲用行动诠释了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

2023-05-27 本报记者 杨玉霞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张东玲先后4次援疆,在轮台一待就是8年——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2194.html 1 一个没血缘的儿子,一群没血缘的亲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