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真
“简单、快速、容易上手,‘做饭糊弄学’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厨房‘小白’,操作起来挺实用的。”28岁的张欣说。
最近一段时间,糊弄着做一顿饭,成了不少学生还有上班族都在学的一门“课程”。只为饱腹的“做饭糊弄学”,成为互联网上新的流量密码,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地流行起来。
“做饭糊弄学”线上走红
记者搜索关键词看到,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社交平台,有不少关于“做饭糊弄学”的视频。这些视频不仅播放量很高,还收到了非常多的评论。视频的标题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打工人下班如何十分钟吃上饭”“‘95后’下班吃饭糊弄学”“‘00后’独居男孩的日常糊弄餐”……
记者随意点开一个视频:镜头前是一口锅,不露脸的博主起锅烧油后,直接往锅里放入一大块豆腐,然后拿筷子随意把豆腐分割成些许小块,等到豆腐煎到两面金黄后,又用剪刀把一根葱白剪成小段扔进锅里,接着就开始加入盐、十三香、生抽等各种调味品,盖上锅盖焖两分钟后,再放入一大勺上一顿吃剩的米饭,搅拌加热后,一顿简单的米饭豆腐就做好了。这段视频点赞量高达5.1万,收藏量也有9000多。
伴随“做饭糊弄学”的走红,互联网的美食区一时间也换了画风。比起之前各种精致美食“卷”到飞的场面,不少博主糊弄炒菜做饭的视频竟然脱颖而出。互联网上呈现出一片“认真做饭无人看,糊弄炒菜上热门”的新奇场景。
变相的“懒人食谱”
记者发现,这些爆火的视频普遍遵循着某些原则套路:主角就是一口锅,做饭简单“粗暴”,主要聚焦过程。
视频中的美食博主们,不用菜刀、不用案板,在食材的处理上,有的借助剪刀,有的会用勺子,甚至有的直接徒手掰。做饭过程中,基本上是锅里直接打鸡蛋,塑料袋里腌肉,没有复杂的步骤,简单、快速做出一道菜。
记者了解到,深谙“做饭糊弄学”精髓的网友们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总结:“非必要不切菜,非必要不装盘,非必要不刷锅”是“做饭糊弄学”的三大铁律;除此之外,还有“万物皆可剪”“万物皆可煮”“坚决不浪费”原则;一般情况下,能不用菜刀和案板就不用,一把剪刀就是全部;别管是什么食材,扔到锅里就是各种乱炖;剩饭留着做炒饭,高汤留着煮面条,吃不完放着总能再利用。
甚至有网友用一句话调侃“做饭糊弄学”:“是看大家如何用意想不到的快捷方式填饱肚子”“说白了就是用最少的厨具做最快的饭”“主打的就是快速吃饭,能少洗个碗就少洗个碗”……
“糊弄”也能教人做饭
张欣在市区一家公司上班,平时工作非常忙。每次下班后,一想到晚上吃什么就犯难。“我忙了一天,回家就想赶紧吃完饭早点休息,因为不太会做饭,也怕麻烦,经常会在外边吃或者直接点外卖。”
前些日子,张欣无意间刷到了“做饭糊弄学”的视频,感觉很受启发。她开始跟着视频里的方法学做饭。“我炒的第一道菜就是青椒炒鸡蛋,基本上5分钟搞定。菜的味道还不错,全吃完了,洗的碗也少。”如今,张欣可以算得上是“做饭糊弄学”的忠实践行者了。
“操作简单,又容易复制,还能为晚饭吃什么提供灵感,这些‘做饭糊弄学’的视频,对我来说挺有帮助。”张欣笑着说。
因为简单所以喜欢
“做饭糊弄学”为啥会迅速走红呢?有不少年轻人向记者表达了他们对“糊弄做饭”的感受。
“我之前也会特意去超市买食材回来,按照网上的菜谱认真做饭,基本上得忙活两个多小时,有时候还不一定做好,挺受打击的。”“95后”马悦悦告诉记者,复杂的做饭流程成功“劝退”了她这种“懒人”。“糊弄做饭”降低了做饭门槛,从做饭到吃完再到刷锅,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20多分钟,可以省下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起初我看‘做饭糊弄学’的视频,是觉得非常解压。后来跟着视频学起来,也摆脱了厨房‘小白’的行列。”独居的王伟感慨地说,比起点外卖,自己现在能下厨做饭已经是进步了。
“说到底,做饭糊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不想下班后吃上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可是在时间、精力等有限的情况下,把做饭简单化,也算得上是对年轻人厨艺的一种‘急救’了。”24岁的李华杰说,他平时经常和同事搭伙吃饭,现在自己也能简单下厨了,觉得挺有成就感。
有专家指出,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里,“做饭糊弄学”未尝不是年轻人解决困境的一种方式,对个人生活算是一种“降本增效”,受到追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