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青县交警潘树峰正在路口执勤。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将一个袋子递给他。袋子里除了有一把雨伞,还有一封感谢信。原来,5月12日潘树峰和同事冒雨指挥交通时,一位过路司机将一把雨伞塞进潘树峰的怀里。过了一会,一位女士骑电动自行车带着一个小女孩从附近路过,潘树峰又将伞送给了小女孩。
(据5月16日《沧州晚报》4版)
一场雨,将青县交警潘树峰和许多人淋透;可就是这场雨,也让潘树峰感受到了别样的暖意。
或许有人说,这不过是一件小事。可就是这样的小事,折射出了潘树峰等人身上的价值观。送伞是爱心之举,还伞同样也是源自内心的爱意。爱与被爱将更多的人凝聚在一起,传递着向善的力量。
这是一次爱心的接力。
一把雨伞从一名陌生司机的手中,传递到冒雨执勤的潘树峰手中,再传递到淋雨回家的母女俩手中,最后又回到了潘树峰手中。这把雨伞的传递,同样也是爱心的传递。
沧州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好人之城”,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陌生司机、潘树峰这样有爱心的人。平日里,他们平凡如你我,为生活忙碌着。可一旦有人需要帮助,他们便挺身而出,接力将爱心源源不断地传递出去。他们用善举,让这个社会更有温情;他们用自己的萤火之光,让这个世界更加明亮。
这是一颗爱心的种子。
在这场雨中,青县的小女孩收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关爱,更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潘树峰不仅给她送了一把伞,还用实际行动向她诠释了一个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女孩小小年纪,也用一封带着拼音的感谢信,向我们展示了她懂得感恩的品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颗爱的种子,必将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接受思想洗礼的不只孩子,还有我们成年人。生活中,带给我们最多感动的
往往是一些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却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和抚慰着我们。
心怀感恩之余,我们也应该努力奉献,将涓滴之力汇成不断涌动的爱心长河,用自身行动诠释向上向善的时代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