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我错了,你们原谅我吧!我以后一定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近日,孟村18岁的女孩张某向自己的父母鞠躬认错。见到一向叛逆的张某终于悔悟了,张某的父母原谅了她。
见这一家人在自己的劝解下终于和好,孟村法院法官吴玉超很高兴。亲情的修复还促进了一起案件的执行。
当天,张某的父母替张某偿还了拖欠别人的1.43万元赔偿金。
被告不履行协议
原告申请强制执行
3年前,孟村的出租车司机李某驾车与驾驶四轮电动车的张某相撞,导致双方车辆受损。经当地交警部门认定,张某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后来,李某与张某因赔偿问题产生纠纷。2020年12月,李某将张某起诉到孟村法院,要求张某赔偿自己的损失。
孟村法院法官对此案进行了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张某承诺,截至2022年年底,她分3期赔付李某车辆维修及停用损失等费用共计2.23万元。
张某在付清第一期赔偿费后,并未按约赔付第二期费用。去年11月,李某向孟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事人无力赔偿
执行陷入僵局
案件被分配到了孟村法院执行法官吴玉超手中。法官发现,年仅18岁的张某没有工作,自己在外租房居住,无力还钱。
经过法官与双方沟通,张某当场给付了李某1000元赔偿金,李某也同意延长还款时限至今年1月30日。
约定的还款期限到后,张某仍未支付李某剩余的赔偿费用。李某再次找到执行法官,申请对剩余赔偿费1.43万元继续执行。
法官先后几次来到张某的住处,都没有找到张某。这时,一个知情人告诉了法官张某的下落。法官带领执行人员找到张某,将她传唤至孟村法院。
法官经与张某沟通得知,张某自小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与父母隔阂较深。她年纪轻轻就步入社会,也没有找工作,身无分文。她的奶奶已去世,爷爷年事已高,无力负担她的生活费用,更没有替张某支付赔偿金的能力。
法官决定找张某的父亲解决此事,便给张某的父亲拨打了电话。张某的父亲接通电话后表示,自己无力替女儿赔偿,也不想管女儿的事,随即便挂断了电话。案件执行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化解一家人的矛盾
父母替女儿赔偿
法官认为,张某刚成年,如果对她采取强制法律措施,不利于她日后的成长与未来的生活。如果能与张某的父母积极沟通,消除张某与父母的隔阂,解开彼此的心结,不仅可以修复他们一家人的亲情,还有利于案件的执行。
近日,法官带执行人员来到了张某的家中。见张某的父母正忙着将羊群往羊圈里赶,法官和执行人员连忙上前帮忙。
见到法官平易近人,张某的父母也热情了许多。他们向法官讲述了张某不服管教、叛逆的过往。法官耐心劝导他们,告诉他们对待叛逆期的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此时,执行人员也将张某带到了她的父母面前。见到离家数月的张某,张某的父母心中的责怪、思念与无奈交织在一起,眼泪立刻涌出。
在法官的劝导下,张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主动向父母鞠躬道歉,并表示自己以后尊重父母的建议,戒掉不良陋习,做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张某的父母见女儿认错,也感到很欣慰。一家人终于消除隔阂,修复了亲情。
当天,张某的父母替张某履行了剩余的1.43万元赔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