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晓娟 摄影报道
人们习惯将外卖骑手称为“外卖小哥”,殊不知,在沧州也有一些女骑手穿行在大街小巷中。她们骑着电动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不论刮风下雨,都能将食物送到顾客手中。
“跑单王”
蒋爱琳今年34岁了。今年3月14日,她一天跑了70单,超过了全站95%的男骑手。
“这是名副其实的‘跑单王’。”说起蒋爱琳,很多男骑手都佩服。
2022年10月份,蒋爱琳入职沧州“饿了么”,成为一名外卖女骑手。此前,她在很多地方打过工,固化、单一的工作模式无法兼顾家庭,相比之下,她看中的是外卖骑手“时间自由”。
“当时没考虑太多,就是觉得当骑手入门门槛低,工作时间也灵活,能照顾家,抱着试试的态度就入职了。”蒋爱琳说。
蒋爱琳的配送区域是运河区。
刚入职的第一天,蒋爱琳清楚地记得她仅送了5单。
找路,是女骑手入行时最需要适应的。
“大部分男生会比女生更有方向感。”蒋爱琳说,跟她同期入职的几个男骑手,几天就熟悉了路线,跑单可以不用导航,而蒋爱琳用了两个月导航。
别看蒋爱琳生活在运河区,但是很多路在她成为女骑手之前根本不认识。开始干这一行时,她完全依靠手机导航。
刚开始就跟着导航规划路线一单一单送,取餐、送餐有时会找不到地方,难免会有超时单。
“我依靠导航认路,速度就慢了下来,因为导航推荐的都是大路,小路和近路它不推荐。” 蒋爱琳说,别人跑3单,她才能跑1单。
“我也挺着急,为啥我跑得不行?”蒋爱琳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下定决心之后,蒋爱琳开始认路并且记路。
那段时间,别人休息的时候,她就对着手机研究各个小区的位置,在脑子里记各个饭店的位置。
“运河区的小区多,小区的规模也大,楼也多。”蒋爱琳说,为了记清楚这些小区和楼栋,她用了两个月时间。
慢慢适应之后,不再依赖导航,还会走近道、穿小路,四五单先送哪再送哪,接单时心里就有数了,比不少男骑手跑单多……说起工作,蒋爱琳侃侃而谈,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现如今,蒋爱琳在脑子里已经“装”有一张地图。
从接单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规划好几条路线。哪个商家出餐慢,哪个出餐快,很快的时间里,一条不超时完成好几单的路线就在脑子里完成了。
刚做骑手的时候,她还曾经超时过,现如今,她送餐从不超时。“刚入职的时候,我也遇见过超时、拿错餐等情况。”蒋爱琳说,干这行时间长了,有经验了,她很少再犯类似的错误。
“早上6点我就出来上早班。每到用餐高峰期,那真是争分夺秒,20分钟要送四五单,感觉很‘刺激’,像是和时间赛跑。恶劣天气时配送费会多一些,单量也多,只要抓住‘爆单’机会,不怕淋雨,肯定能挣到钱的。” 蒋爱琳告诉记者。
每个月的15日是她发工资的日子。“这个月又拿了近6000元。”蒋爱琳脸上洋溢着喜悦。
有甜也有酸
葛闻慧,今年34岁。她记得很清楚,2021年8月15日入职沧州“饿了么”,成为一名外卖女骑手。
葛闻慧的配送区域是新华区。
“外卖骑手没有年龄、性别等门槛,只要愿意跑,就可以干。”葛闻慧说,跑累了可以休息,站点不会有强制。
说起当骑手,葛闻慧说,有酸也有甜。
葛闻慧说,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她们将会迎来炎热的夏天。在夏天里,防晒是最关键的。
葛闻慧向记者展示她的防晒装备:冰袖、防晒衣、大口罩、头盔……除此之外,她还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
“即使这样,我也难免会被晒得黢黑。”葛闻慧说。冬天的时候,她也会穿得里三层外三层。“防晒、防冻都重要。”
葛闻慧一天平均跑30单。“女性外卖员在体力上确实存在劣势。”葛闻慧说,特别是爬楼的时候,体力明显吃不消。
每当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葛闻慧也会觉得不容易。5月12日傍晚,突降大雨。当时葛闻慧就在送餐路上。
“我穿着雨衣,连着送了十几单。”葛闻慧说。期间,雨大路滑。她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她心里也打过退堂鼓,但转念一想,哪份工作不辛苦,时间长了习惯后,跑起来也不觉得吃力。
在工作中,她也时常能感受到顾客们的温暖。比如,下雨那一天,葛闻慧怕送餐超时,就给顾客打电话提前说一声。“天气不好,可能会晚到。”顾客们纷纷说“没关系”,还叮嘱她注意安全。
还有一次,葛闻慧在送餐途中拐弯时不慎摔倒,外卖箱里的餐食随之“飞”出去。“那天6份汤面洒了两份,我立即联系顾客说明情况,提出再去买两份,可能会晚点送到。顾客知道我摔伤了,关心地问我有没有伤到,并让我不用重新买餐,也拒绝了我的赔款,还叮嘱我小心骑车。”葛闻慧告诉记者,虽然摔伤了,但顾客的理解和善意让她倍感温暖。
2022年的夏天,她冒着39摄氏度的高温去送餐。顾客看到她辛苦,给她送上了一杯冷饮。
让葛闻慧难忘的是,在疫情期间,她配送生活物资、药品居多,东西不易买、小区不让进、顾客不理解等情况,常让她心里不是滋味,但每当递上东西收获一声声“谢谢”“辛苦了”,她又觉得一切都值得。
“女骑手”的优势
韩建利,今年28岁,是孟村人。她性格开朗,爱说爱笑。
今年2月份,韩建利成为一名外卖女骑手。之前,她是一名“全职宝妈”。“在家带孩子的日子并不舒服,外出工作才高兴。”韩建利说,她高兴的是自己能自食其力。
韩建利的孩子今年3岁了。自从孩子去了幼儿园,她就出来找工作。“我看着送外卖不错,觉得自己也能干,就报名入职了。”韩建利说。
韩建利的丈夫开大货车,收入也算可观。以前,她在家看孩子的日子虽然也吃穿不愁,但是总觉得没意思。“每天看孩子也没人说话,闷得慌。”韩建利说。
每天外出送餐的时候,是韩建利最高兴的时光。“很多人也会问我为什么选择当一名女骑手?我觉得靠自己的双手赚钱,特别有成就感。” 韩建利说。
韩建利每天最繁忙的时段有两个:10时30分到13时30分是午高峰,17时到20时是晚高峰。除了这两个高峰时段,她可以选择是否上线接单,这样她也就有了自己的放松时间。
迎着微风,驶过喧闹的大街,穿过拥挤的小巷,高楼、绿树从身旁掠过,韩建利骑着电动自行车穿行在沧州的街头,她有着满满的成就感。“第一个月赚了2000元,第二个月赚了2000多元,这个月能赚到近4000元。”韩建利说,发了工资之后,她要带着孩子去一趟游乐园。
韩建利说,站点对女骑手也格外照顾,不安排女骑手上“宵夜班”。
韩建利很满意现在的工作。“既能挣钱养家,又能照顾好孩子和家庭。”送外卖没有固定上下班时间,韩建利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后,就可以自由支配剩余时间。若要接送小孩或是家里有事情,时间都安排得开。
“累是避免不了的,我也不觉得有多辛苦,干哪一行容易呢?”韩建利说,“男人能干的,女人也能干。既然选择了这一行,我就必须要干好。”
女骑手也有自己的优势。
“顾客看到是女骑手,大多都很友好。面对冲突,女骑手往往更加耐心细致,能体谅对方的情绪。比如遇到超时、洒餐、漏餐等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向顾客道歉并解释原因,基本都能得到谅解。”韩建利说。
虽然从业时间不长,但韩建利记得很多温暖的时刻。很多人拿到外卖都会说“谢谢”“辛苦了”。还有一次在铁路医院路口,一位迎面而来的路人提醒她:“注意安全。”这些暖心的话语,总能将她一天的劳累驱散。
韩建利的配送区域是新华区。每天,她送餐的时候总能碰上葛闻慧,两个人总会聊聊天。“你今天跑了几单?”“今天几点出来的?”“你看我这手被晒成啥了,再看手腕以上多白。”“我比你晒得还严重呢!”……
她们的日子,有苦也有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