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6日
第03版:03

“压舱石”和“稳定器”

——记者带您看看今天的黄骅港(一)

黄骅港煤炭港区 魏志广 摄

这里,每天超过13艘巨轮出海;

这里,平均每9分钟就有一趟满载煤炭的列车驶来……

这里,就是黄骅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11日下午在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区考察,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第一大出海口,是津冀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雄安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每年下水超2亿吨煤炭,电煤保供量居全国首位,是保障华东、华南地区能源供应稳定的重要基石。能源保供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保障国民经济运行和民生需求的重要一环。黄骅港在守护能源安全中起到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畅通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大通道

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上,数台装船机伸展钢铁臂膀等待作业,远处海天一色。

5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

“总书记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我迎上前去,跟随总书记沿着码头边前行边汇报工作。”回忆此情此景,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洪军难掩兴奋之情。

黄骅港位于渤海湾穹顶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如果把渤海湾比作一把弓箭,黄骅港正处于把手位置。黄骅港煤炭港区是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是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路港航一体化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

来到煤炭码头前沿,习近平总书记远眺渤海湾。

“总书记对航道建设非常关心,询问得很细致。”李洪军一一汇报,“黄骅港拥有17个煤炭泊位,现已建成5万吨级双向航道,同时可满足10万吨级船舶单向进出港。”

航道是港口的生命线,航道建设是港口建设的根本。黄骅港煤炭港区为国内最大的煤炭下水港,是国家能源保供大通道上的重要一环。为了保障航道的畅通,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神华上航疏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航道疏浚维护,全力保障黄骅港能源供应航道畅通。

小渔村成长为能源保供大港

“冬春一片白茫茫,夏天到处黄菜秧,远望不见一棵树,秋风咸土满天扬。”30多年前,黄骅港由于盐碱地寸草不生,一眼望去尽是荒凉。这里曾是典型的“苦海沿边”,烂泥海滩,荒凉偏僻,交通闭塞。这里曾是一片不毛之地,零星几个小渔村的渔民世世代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艰难谋生。

可就是在这样一片盐碱滩上,奇迹般地“长”出了如今的能源保供大港。

“我国煤炭产区主要在北部、西部,消费又集中在东部、南部,煤炭的长距离调配运输一直是个重要问题。从陆运到海运,黄骅港这样的能源港口承担着重要使命。”总书记说。

黄骅港始建于1984年,是我省第一个地方商港。它的建设和崛起都和“煤”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北方煤炭供大于求,南方则正好相反。因此,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在我国尤其重要。而黄骅港就是煤炭运输的主要力量,是陕西、内蒙古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

历经近40年的发展,如今,黄骅港突破了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瓶颈,开辟了32条内外贸航线,通达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的黄骅港是全国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也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一大出海口。

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全国第一

能源保供关系到千家万户,不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居民用电,都需要有畅通的能源通道。这是保障国民经济运行和民生需求的重要一环。

一直以来,黄骅港煤炭港区始终坚持“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截至2022年底,黄骅港累计完成煤炭下水量超25亿吨,是国内最大的煤炭下水港,电煤保供量位居全国第一。

李洪军介绍,每年超2亿吨煤炭以海铁联运方式由黄骅港下海运送到国内各大电厂,这里已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第一。

“大家对港口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李洪军说,“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进一步发挥煤炭能源供应一体化的优势,不断扩大煤炭运输的能力,确保能源供应安全,让基础更牢、能力更强、效率更高、信心更足。”

本报记者 李圣哲

2023-05-16 ——记者带您看看今天的黄骅港(一)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0912.html 1 “压舱石”和“稳定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