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节回故乡时,我带着小女儿到邻居家里闲坐。坐在对面头发花白的长辈热切地对我说,美云啊,你的女儿都这么大了。记得你这么大的时候,可喜欢满村子跑呢。饭点到时,你妈最喜欢扯着嗓子叫你“小美云呐……”你妈妈呀,嗓子好,一声喊能传好远呢。
“记得那时候,你还是个孩子……”对面的长辈轻轻地说着,我却因为她这样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忽然心柔似水,跟着记忆走进时光的深巷里。
巷子的那一头,母亲依然年轻,我正幼小。那时候的母亲是忙碌的,好像总是有忙不完的事,忙完家事忙农事,忙着一日三餐,忙着缝缝补补……她忙得像个陀螺,转得风风火火。
忙碌的母亲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陪伴我。陪伴我的,是母亲在忙碌的间隙里那些有着急切、有着牵挂、有着爱意的呼喊。
母亲有副好嗓子,嗓音清亮,很有穿透力。现在细想,母亲的呼喊几乎陪伴着我走过成长时光。清晨,母亲的呼喊响在堂屋里,每一个字都跳进我的房间里,然后弹到我的耳旁,将赖床的我唤起;炊烟袅袅升起的傍晚,母亲的呼喊是我玩耍后归家的方向……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离家不远的小学。小学只有一二年级,里面的学生和我年龄相差不大,而且许多学生或是邻居或是熟悉的小伙伴。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我就带着妹妹在操场上玩。他们下课了,我们就一起玩,短短的课间从不缺少玩伴。因为是小学的常客,我不仅和里面的学生打成一片,和学校里几位教书的老师也熟悉起来。
教二年级语文的仇老师是个笑眯眯的中年人,课间的时候他会到操场上看着玩耍的孩子们。他看到我在,会一半认真一半玩笑地对我说:“小美云啊,赶紧回去让你妈妈送你来念书啊!”看到我丢下妹妹和小伙伴们玩得忘了形时,他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喊着:“小美云呐……”他故意带着孩子般的狡黠,得意地哄骗我,”小美云呐,你看看,你妈妈又在叫你啦,赶紧带好妹妹回家吧。”
那时候,母亲要忙于家事,需要我一起分担家务。许多时候,母亲的呼喊确实如仇老师模仿的那般尖锐而高亢,且无处不在。附近的乡亲们,对于母亲的呼喊都是领教过的。
现在,母亲已年近70。因为年轻时的过度劳累,母亲的身体并不好,加上满头花白的头发,母亲看着比实际的年纪要大一些。她依然喜欢念叨,但声音变得柔和而苍老,再也没有了以前的清亮与尖锐。
现在,我偶尔住在家里。早晨赖床时,路过门口的母亲会放慢脚步轻轻走过。我知道,陪伴我整个童年的母亲的呼喊,怕是很难听到了。
那时候的母亲多年轻啊!真想一觉醒来,还是小时候,我在村间扬尘的小路上欢奔嬉戏,在炊烟升起的时候,踏着母亲响亮的呼喊声,一路小跑,奔往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