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三个月吧,再次见到这个朋友,明显感觉她老了不少:额前的白色碎发、暗黄的脸色还有略显空洞的眼神,都让我感到诧异。我不明白她在短时间内迅速衰老的原因,但是这种状态很让人担心。女人到了这个岁数,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一大摊子事,单位面临退休,各种不适应纷至沓来,不清楚她被什么缠绕着,以至于整个人看起来萎靡不振。
这个朋友家境优渥,一直保持着既乖巧又知性的形象,平实而不做作,属于很接地气很沉实地生活着的那种女人。不会拐弯抹角动心眼儿,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在我看来,她还保持着学生时代的那股劲儿。大概都还率真吧,我们虽然见面不多,但还是比较谈得来的。
我这个人从不主动过问别人家事。每个人都有隐私,每个人也都不像你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他们心里的黑洞你看不到,你的软肋别人也摸不着。有些人会隐藏,只把好的一面晾晒给大家看,而不会隐藏的就带着一身疲惫一脸官司冲上街头。幸福不幸福,不在言语上,而在细节中。所以我经常拿张爱玲的话自我调侃: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好像也有人说过:细节打败爱情。
我就是在一个细节中看到了朋友婚姻生活里的酸涩与无奈。
吃完饭,丈夫带着孩子叽里咕噜走了,问都没问她一声。我有点儿发愣,印象里那个大男孩一般的男人不是这样的,温文尔雅,谦恭有礼,又细致周到。怎么到了家庭里就大男子主义了?
朋友很尴尬地瞅着我不自然地哂笑:活着活着就活成空气了。
这就叫熟视无睹吧?我也哂笑,心里是一样的感慨:当一个人心里没你的时候,他是不会看到你、更不会在乎你的感受的。互动是双方的,贴心也得是先有“心”这个东西存在。
时光里的伤,看不见,但磨人。
我无力安慰她,中国的家庭中国式的婚姻尤其是上了些年岁的,多半儿是维持着,不破坏现状,保持一个家庭的状态而已。年轻时可能也吵过闹过想过改变,老了连吵的力气和意愿都没有了。因为吵也吵不出结果,有人说家就不是讲理的地方——可在家里的不讲理,就不会延伸到社会上去吗?别人会惯着你吗? 答案显而易见。这样说来,他们的不讲理,也只是针对家人,但家人何其无辜?就因为是你的家人,就得每时每刻无怨无悔地承受你的精神垃圾语言暴力?
唉!她突然大声叹出一口气,暗沉地说:人活着,可真没意思。
我错愕地看着她,心抽了一下:不是——挺好的吗?孩子留学回来,也就业了,单位都挺好的……我磕磕巴巴地叙述着我所知道的情况,如果以常人的目光看过去,她生活的富裕程度远超过我,可我也明白生活的好坏不全在物质条件。
她又长舒一口气:心累——没法跟他沟通,他的认知永远不跟你在一个频道上。
明白——夫妻生活久了,不是意识的趋同,反而是背离,相向而行,越走越远。或者是一个一直向前走,而另一个原地踏步。当然,这些都是指精神和意识层面的。
接下来,她跟我说了好多他们无法沟通的细节,比如不经她同意插手她的工作,不打招呼就替她决定里里外外大事小情,最受不了的是他做什么决定都不跟她商量,仿佛没她这个人似的。一个强势的男人所有的毛病都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呢?大概越过中年的婚姻大抵如此吧。我家那位也是不打招呼就给我认了干女儿,饭桌上孩子一声“干妈”把我叫愣了,紧接着是尴尬,无与伦比、束手无策的尴尬与逼迫——如果我拂袖而去,大家都难堪。但你这一次给他留了脸面,你自己的尊严就会在他的自我膨胀中荡然无存。你退一尺,他进一丈,所以忍让换不来尊重。这些年我只坚持了一点:不许他染指我的工作,这是我的底线。
细究起来,这样的男人是很自私的,最起码他们还没有学会尊重人,特别是尊重家人。夫妻应该是平视的,而不是一方居高临下,一方伏低做小。但他们做不到——在家庭生活中,他们从不会全方面考虑问题。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舒适度。他们看不到你的辛苦、你的忍让、你的牺牲、你的疲惫、你的委屈、你的不堪。他们总在不断突破你的忍耐度和承受力,像抻皮筋一样直到把你抻得麻木无感。至今仍记得一个女人痛定思痛后凛然决绝地宣告:我宁愿痛苦,也不要麻木!一个清醒的女人是不惮痛苦的,因为她们要的是有自己参与的生活,而不是被动的没有灵魂的陀螺一样的低档次生存。
其实女人们大都在不断刷新的婚恋观念冲击下不断调试自己,以期达到最起码的舒适度。
也曾试着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但每次都说不到两句话就开始指责,每次一听他开始指责,我立马起身走人。
可能大多数女人都想不到有一天会走到无法沟通的地步,那个曾经深爱着、心心相印的男人会变得如此冷硬,固执己见,毫无耐心。有一个词叫软埋,女人们都是婚姻生活中被软埋的那一个。
单方面努力是没用的,当你穷尽所有方法试图沟通时,人家只甩给你一个态度:弗听!
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沟通是一个多么复杂艰巨的工程,就像一个人很难抵达另一个人的心灵。
思想是痛苦的,但我们又不能不去思想。
中年以后的婚姻,不过是两个封闭在自己世界里的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各自行事、各取所需罢了。
照亮别人,温暖自己,也许是我们日后所能做得最有价值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