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星星等待月亮,或者种子等待花开。余晖霞蔚,燕雀劳飞。大地洒上一层金粉,又扬起一阵轻烟。
轻烟的尽头,是一张红如苹果的小脸。圆溜溜的眼睛直视西边村口的大路,眨也不眨,眸子里满是期盼。她经常在这里等待,煎熬地,急切地,酸涩地等待着。
父母很忙,无暇顾及她。她常在疯长的野草堆里读书、玩游戏。自由、畅快,像绿浪中的一尾鱼。饿了,就顺着风,大声对父母喊:“我饿啦,回去吃饭啦!”然后,一家人聚在小圆桌上,就着简单的汤菜,一起吃饭。
那年,姨从部队回来了。大包小包拎了一大堆。她第一次尝到了巧克力、蛋卷,好香、好甜啊!吃完后,她舌头在嘴里绕了几圈,都舍不得剔除牙缝里的残渣。姨一边用毛巾为她擦嘴,一边轻笑。她定定地看着姨,分明看到姨的眼里有点点晶莹。她也跟着“扑哧”一声,笑出泪花来。从此,她的童年有了姨的陪伴。
姨是妈妈的亲妹妹,所以来得勤。像约定好的,姨刚到村口,就大声唤:“丽啊,姨来了!”其实,她早拿着凳子,坐在大门口等着了。一听到姨的呼唤,就立刻扑了上去。姨也总能变戏法似的,从包里翻出各种美味。
她吃东西一点都不文雅,每次都是一副饿坏的样子。姨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她,吃完了就带她出去玩。采桑果、拔茅针、掰玉米、摘花生,这些平凡的农家生活就是她童年的快乐音符。姨声音柔和,微风一样。春天,姨给她介绍各种蔬果。她摇晃着小脑袋,暗暗记下蔬果成熟的味道。夏天,姨带她乘凉,躺在门板上给她讲神话故事。她的心也跟着飞入了瑰丽的世界。
美食的滋养、亲人的关怀,让她长得飞快。
一年夏天,她生了疖子,有蛋黄大。这个“蛋黄”开始慢慢渗水,变得透明。她吓坏了,赶紧去找姨。姨刚生完女儿,正在做月子,独自带宝宝。姨的房子很小,门前种了蔷薇花,花开得正盛,围成了一道香篱笆。
姨在部队时做过医生。只见她把针放在火上烧了片刻,又用酒精擦拭,然后猛地扎进“蛋黄”,再用纱布挤压脓水。她疼极了,哇哇大哭,姨的宝宝也被吓哭了。排尽了脓血,哭声还在小屋里回荡。经此,她更加依赖姨了。以后,每每遇到难事,她都是蹬着自行车,一路绕过3座桥、4个大弯,来到姨的小屋寻求帮助。
小屋前的蔷薇败了开,开了又败。
姨的女儿要去部队上学了,别离在所难免。寒冬前,姨特地做了顿好吃的,看着她一口一口吃下,陪她聊天。到了晚上,姨撩起棉衣,搂住她冰冷的脚,塞进自己热乎乎的怀里。那一刻,她鼻子一酸,眼里噙满了泪。寒冬夜长,她就躺在姨的怀里,半睡半醒地拉着姨的手。天亮了,她看到桌旁的两个大箱子,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姨端来一碗荷包蛋,她赶紧擦干泪,闷头吃起来。
收拾妥当后,就意味着分别了。姨牵着女儿上了车,回头朝她摆摆手。她立在车旁,流着泪看着车子启动,姨转过头,朝她用力摇手。车子开了,扬起阵阵灰尘。
姨走后,她就常常坐在门口张望路口。习惯看呼啸的车辆扬起的灰尘,习惯数月圆的次数。一颗心悬着一角,流出思念的水波。
不久,姨寄来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丽,姨很想你!明年暑假,一定回来看你!”
十几个字,就是无尽尘埃里的等待,此刻也开出了花啊。她的脑中绽出绚丽的烟火,一个声音在心里迸发:“姨,我也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