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旧物、节约用水、光盘行动……肃宁县窝北镇中心总校窝北完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据4月18日《沧州晚报》4版)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能停留在口头教育,应该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从他们身边小事入手。
比如,倡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废品做成形象生动、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变废为宝装点生活,既减少了生活中的浪费,又是潜移默化的美感教育。
比如,学校营造厉行节约的浓厚氛围,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等进行教育引导,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国家、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爱惜书本,不撕书本等,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种子。
再比如,设计新颖的主题班会,通过播放视频、讲故事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创作小话剧,生动形象地讲解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浪费,怎样做到勤俭节约,以及同学之间不要攀比。
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习惯还需做好家校配合。家长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老话讲,就是学会“过日子”。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俭意识。“成由勤俭败由奢”,引导孩子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利于他们走好以后的人生路。
“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如随手关灯,不浪费一度电;关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作业本写到最后一页,不浪费一张纸;根据家庭需要购物,对孩子不合理的物质需求,家长要说服、劝导。
在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教育时,家长要告诉孩子,节俭不是吝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要慷慨解囊,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节俭也并不是反对享受生活,而是能省则省,该花就花。引导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