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5日
第05版:05

这里不仅有闻名世界的倒虹吸工程和岳庙、乾隆古井,还有“百里桃花”“十里香椿”“白鹭栖息”“荷花碧波”……沧县大白洋桥村近几年成为沧州人周末游的网红打卡地——

“网红打卡村”的秘密

游客拿着放大的粮票和“倒虹吸”合影 (资料片)

香椿树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钱冀敏 摄

本报记者 吴艳 钱冀敏 见习记者 张峻豪

春风送暖,空气里全是香椿的清香,沧县纸房头镇大白洋桥三村的古香椿园中,有不少游客来这儿游玩。

4月19日,第六届大白洋桥香椿节开幕,村民们都在为这一年一次的“节日”忙活着。特色农家院已更新好菜单:香椿水晶丸子、香椿水饺、香椿红烧鱼……即将为游客们献上独具特色的香椿宴。

“近年来,随着香椿节的举办,大白洋桥香椿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不少市民专门开车到我们村采摘红叶香椿、品尝香椿盛宴。这里成为沧州周边一日游的网红景点。”大白洋桥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明笑得合不拢嘴。

香椿成“摇钱树”

大白洋桥香椿园有400多亩,漫步香椿林中,王金明张口不离“香椿”二字。“别村姑娘会织布,大白洋桥的姑娘会上树。我们村种香椿有年头了,这些树都是上百年的古树。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乘船下江南在此路过,被香椿的香气所吸引,品尝后大赞大白洋桥的香椿香,由此,我们这儿的红叶香椿被御封为‘贡椿’。”

51岁的王瑞芬正在用一根顶上带钩的长竹竿采摘树上的香椿,听闻此话,笑着告诉记者:“我就是那个会上树的大白洋桥姑娘。小时候,家里就种了很多香椿树,我经常爬到树上采摘香椿。现在年纪大了,爬不上去了。”

旁边一位年逾六旬的村民也搭腔说道:“原来的香椿树六七米高,必须得爬上去摘。现在我们改种了矮香椿,产量更高,也不再需要爬树摘了。”

在大白洋桥,香椿树被称为“摇钱树”。管理得当的话,一亩香椿一季的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持续推进,大运河畔的大白洋桥三村看到了发展的机会。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举办香椿节,修建简易码头,整修乾隆古井,开设农家乐,他们做起了旅游文章。

在古香椿园里有一眼古井,被称为“乾隆井”。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香椿林停留歇息,饮过此井的水,大赞甘甜。

岳姓是大白洋桥村的大姓,据记载岳姓村民是岳飞后人,至今村中岳姓族谱已传续36世。村里有座岳庙,具有600多年历史,颇具规模。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岳庙都要举办活动,纪念岳飞诞辰。

村里还有张家祠堂,人们不禁感慨:一个小小的村落,竟然有这么浓厚的历史文化。

第一届香椿节,村里请来直播团队对“香椿节”启动仪式进行现场直播。采摘古树椿芽、河边垂钓、参观乾隆古井和岳庙、品尝美食炸椿鱼儿、欣赏美丽田园春光等香椿节特色活动,让大白洋桥一下出了名。

大白洋桥的香椿渐渐有了名气,一年一度的香椿节也成了村民们翘首企盼的节日。从市区到香椿园开车仅需半小时,市区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

倒虹吸工程上了粮票

大运河沧县纸房头段主要流经大白洋桥一村、二村和三村,长约6.5公里。这三个村原来是一个大村,统称为大白洋桥,三个村的村民同气连枝。

悠悠运河,碧波涟涟,大白洋桥因运河而生,依运河而兴。

“天下有河不为奇,河下有河古来稀”。自南向北流淌的大运河与由西向东流的南排河,在沧县大白洋桥三村东南呈十字交叉。南排河以涵洞的方式从运河下方穿过,两头高、中间低,恰似倒置的虹吸管,俗称倒虹吸。

南排河倒虹吸工程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在排泄沥涝的同时蓄水灌溉,1960年,穿运倒虹吸工程在沧县大运河与南排河交叉之处开工建设。建倒虹吸工程时没有机械,全部靠人力,连沙子、水泥都是用马车从太行山运来的,整个工期仅用了11个月,在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倒虹吸工程。

如今,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当地政府沿着南排河北岸的一片荒坡依势打造了倒虹吸生态公园,在南岸建起了沧州市水文博物馆。

水文展馆与生态公园南北呼应,人们到这儿既可欣赏美丽风景,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南排河穿运倒虹吸工程蕴含的水工智慧。

沧州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曾经专门策划过一条本地游的线路,带着游人来参观这项曾经被印在粮票上的倒虹吸工程。一位游客专门从网上找到那张1975年版的河北地方粮票,与倒虹吸工程合影。

成群白鹭不请自来

大白洋桥东靠运河,西邻古运河河道,南有南排河,北面是好汉坟引水渠,可谓四面环水。近年来,随着大运河沿岸绿化工程的推进,大白洋桥被万亩森林环抱。

这两年,大白洋桥的村民们发现,河边的鸟儿越来越多,尤其是大运河全线通水后,白鹭成群,在绿树清波之上翔集休憩。

“水清景美鸟自来。”附近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很是感慨。他介绍说,白鹭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很高,有大气和水质状况“监测鸟”之称。它们的到来成为大白洋桥生态环境变好的见证。

倒虹吸工程旁边的一片林子就是白鹭的栖息地。不仅白鹭,还有赤麻鸭等20余种珍稀水鸟也在这里安了家。

每逢周末,很多沧州市民来到大白洋桥观鸟游玩。

周边村民还志愿成立了护鸟队,碰见有人打鸟、吓唬鸟,他们就会上前阻止。

在倒虹吸工程管理处工作多年的马强是附近环境变化的亲历者。“以前,上游电镀企业多,别说鸟儿了,水里连鱼都少见。随着环保治理重拳出击,周边的水清了、树多了,连对环境十分挑剔的白鹭也喜欢上了这里。随着白鹭越聚越多,人们把这片林子取名为‘白鹭栖息地’。有人护着,有林子落脚,还能去河道中戏水、觅食,要不鸟儿们在这儿落户呢。”

“这里有我一棵树”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里的照片,感觉特别美,趁周末来打卡。真没想到离家这么近,还有这么干净漂亮的农村。我刚认养了一棵桃树,等过几个月,还可以带着孩子来采摘桃子,好看又好玩。”32岁的摄影爱好者张骏林拿出手机展示他刚拍摄的大白洋桥村风景照片。

每到夏秋季节,大白洋桥二村传承合作社的桃园人气爆棚,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几年,随着大运河、南排河沿岸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到大白洋桥村游玩。2018年开始,大白洋桥二村村委会主任岳明成借势流转了500多亩土地,成立了传承合作社,带领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城里人喜欢来我们大白洋桥村,享受的是乡村旅游和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我们就要投其所好。”岳明成给自己的合作社定位在能给游人带来乐趣。

为此,岳明成在外出游玩时的关注点都会和别人不一样,他往往会忽略眼前的美景,而仔细琢磨景色引人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为合作社股东服务,50岁的岳明成还重回课堂,成为沧州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员。岳明成选择了行政管理(村镇管理方向),想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学习,岳明成的经营之道更加活泛,“桃树认养”“桃园庄主”“一元买菜”“母鸡别墅”等引人的活动层出不穷。

春天时,他会在网上发布名为“大白洋桥有我一棵树”的桃树认养通知。被认养的桃树都会被挂上统一的爱心牌,桃树主人可以为自家的桃树命名,可以在闲暇时来为树浇水、除草、施肥,体验种植的乐趣。等到果子成熟了,那种收获的喜悦定会非同寻常。

“桃园庄主是桃树认养的升级版!”岳明成笑着说:“很多单位团体觉得认养一棵树太少,想多认养几棵。我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十多棵树围成一个小院,树下可以种菜,认养者被称为‘庄主’。”

每年6月底至10月初,传承合作社的桃子陆续进入采摘期。有村民看到岳明成不紧不慢地在地头闲坐,都会打趣几句:“老岳,桃熟了还不赶紧摘,掉到地上就白扔了。”

岳明成却胸有成竹地回答:“这边的桃早就有主了,那边的靠采摘就能‘消化’掉,不用出去卖。”

桃子成熟季,来采摘的游人,来收桃的“庄主”络绎不绝。为了吸引游客,岳明成还别出心裁地购置了一列小火车。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小火车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坐着小火车,捧着一斤一个的大桃子在吃的孩子,成了家长短视频中的主角。短视频的发布,为桃园引来更多的游客。

“这几年,我们靠采摘和认养销出去的桃子占到了80%。游客们发的短视频成了我们最好的广告。现在,从春天的桃花开始,我们桃园里的人就不断流。游客来了,摘完桃子还会到村里转一转,倒虹吸工程、岳庙、荷花池、运河边的处处美景都成了游客的打卡地。”岳明成自豪地说。

2023-04-25 这里不仅有闻名世界的倒虹吸工程和岳庙、乾隆古井,还有“百里桃花”“十里香椿”“白鹭栖息”“荷花碧波”……沧县大白洋桥村近几年成为沧州人周末游的网红打卡地——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8989.html 1 “网红打卡村”的秘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