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4日
第04版:04

献县一群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6年来都在坚持做着一件事,每天中午做免费爱心餐。50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到这里免费就餐——

“一顿饭”背后的故事

做爱心午餐的志愿者

这里充满老人的笑声

本报记者 张 丹

4月17日,是61岁的刘素青备受感动的一天。

当天,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敬老服务中心的房子租期马上就要到了,而续租所需的两万元房租还没有着落的信息。

信息发出后,很多爱心人士给刘素青发来捐款:100元、200元、500元……

仅仅一天时间,这两万元房租就凑齐了。

张罗事儿

61岁的刘素青,是献县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也是献县雨花敬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从2017年到现在,她和敬老服务中心的几十名志愿者,为县里的老人们提供免费的午餐。

刘素青干这项工作源于热爱,也源于一次偶然。

十多年前,刘素青就开始做公益。

2015年,退休后的刘素青和几个伙伴开了一个餐厅,但经营了没多长时间,餐厅就干不下去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跟刘素青说,外地有专门免费为老年人提供午餐的服务中心。

刘素青一听动了心。

在这之前,刘素青参加公益组织已经多年,她热爱公益,也爱张罗事儿。

她把这个想法和几个一起做公益的朋友说了,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不错。

他们把这个想法在几个公益微信群里说了后,也得到了很多支持。

“有要捐面的,有要捐菜的,还有要捐设备的。”刘素青说,还有热心公益的朋友直接捐了钱。

刘素青他们要建敬老服务中心的消息,也在县城里传开了。

没几天,一个朋友给刘素青的老伴儿打来电话:“哥,嫂子这是要干啥呀?是不是得神经病了?”

“哥,你快劝劝嫂子吧,有那时间打打麻将不也挺好的嘛。”

家人当时也担心刘素青累着,没少说反对的话。

可反对归反对,经过几个月的筹备,2017年5月12日,献县雨花敬老服务中心终于建起来了。

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刘素青经过了深思熟虑。她说,早饭和晚饭,家人一般都在家,老人吃饭不愁。年轻人上班去了,那些做不了饭的老人的午餐就成了问题,所以就把免费餐的时间定在了中午。

志愿者平均70岁

刘素青说,敬老服务中心第一天开始为老人们提供免费午餐的时候,来吃饭的老人并不多。

尽管在这之前,她和伙伴们在微信群里进行了宣传。

有一天在外面吃早点的时候,刘素青碰到一位老人。老人念叨,孩子们白天不在家,自己一个人,天天中午饭不知道吃啥。

刘素青就热情地和老人说,可以去敬老服务中心吃饭。

老人一听,说了句:“那可不行,上那吃饭都是没人管的,多给孩子们丢人啊。”

刘素青笑着和老人解释,并不是他想的那样,敬老服务中心就是为老人提供方便的。

“第二天中午,那位老人就来吃饭了。”刘素青说,老人吃完那顿饭,非要塞给刘素青50元钱,说是为敬老服务中心作贡献,这样他才好意思每天来吃饭。

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来敬老服务中心吃午饭的老人越来越多。

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来帮忙做饭的人也越来越多。

刘素青说,现在经常在敬老服务中心做志愿者的有20多人,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年龄70岁。

每天上午7点,这些志愿者就来到敬老服务中心,按照安排,准备当天的午饭。

“大家要一直忙到下午,才能回家。”刘素青说,除了疫情那段时间有过间断,其余的时间,每天中午敬老服务中心都会准时做好午饭等着老人们。

71岁的韩立秀是这些志愿者里的“能耐人”,身体好,做饭好,承担起了很多任务。

“身体好的老人能来敬老服务中心吃饭,身体不好的来不了,打个电话过来,韩大姐就会骑车给送去。”刘素青说。

70多岁的卢金华,曾经也是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几年前摔了一跤,最近三四年下不了地了。

这三四年时间,每当敬老服务中心蒸包子或者做点儿新鲜的饭菜,韩立秀就会给卢金华送去。

有时候,家人有事儿,没法给卢金华做午饭。卢金华也会给敬老服务中心打去电话。韩立秀就会把饭给她送到家。

像韩立秀这样的老人,还有20多人。刘素青说,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坚持和付出,敬老服务中心才能一直运行下去。

老年人的乐园

86岁的陈俊生老人,除了雨雪天,每天都会来敬老服务中心吃饭。

每次吃完饭后,他都会帮着擦擦桌子、扫扫地。

考虑到他年纪比较大,刘素青他们劝过他好多次,“别干活儿了,要是来这儿不方便,我们就把饭给您送过去。”

陈俊生说,不帮着干点活,心里不舒服,“不让我来可不行,我在这儿,心里痛快。”

70多岁的赵国珍和陈金兰,早些年因为一些矛盾,见面基本不说话。刘素青说,刚到敬老服务中心吃饭那段时间,两个人吃完饭就走,谁也不和谁说话。

刘素青和几位老姐妹看到这个情况,就分别和她们两个聊天,做思想工作。

慢慢地,误会解除了。一天吃饭的时候,在刘素青她们的撮合下,两位老人重新和对方说话,还拥抱在一起,哭了一场。

刘素青说,如今的敬老服务中心,已经成了这些老年人的乐园。

“谁心里有点儿别扭了,可以一起说说,在家无聊了,也可以来坐坐。”

刘素青说,有一个在沧州市区工作的小伙子,每次回献县看他妈妈时,都会带点米面去敬老服务中心。

“小伙子说特别感谢我们,不仅仅是给他妈妈提供了一顿免费的午饭,更多的是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刘素青说。

还有一位老人,女儿每天中午回家给她做饭。

可她在敬老服务中心吃了几顿饭后,和女儿说:“你以后就别专门因为我跑了,我在敬老服务中心吃的饭,更对我胃口,还能有人聊天。”

不仅仅是来吃饭的人开心,在敬老服务中心做志愿者的这些老伙伴们也开心。

刘素青说,做志愿者的这些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他们退休后随便再打个工,一个月也能挣些钱。而在敬老服务中心做志愿者,他们经常还得自掏腰包捐钱。

70多岁的董慧敏说出了这些志愿者的心声:“在这忙忙乎乎、说说笑笑,有着用钱买不到的快乐。”

爱心一串串

刘素青的无私付出感动了很多人,她同时也被其他人的爱心所包围。这些年,支持她做这项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刘素青的亲家,在县城的城中村有半亩地,如果租出去,每年能拿到租金,但现在,亲家把这块地“送”给了刘素青,让她种菜。

刘素青和志愿者在这块地上种了很多蔬菜,“自己种菜,既省钱又吃得放心。”

种菜需要施肥。一个养羊的朋友,承包了菜地里需要的羊粪。

这个朋友,就是曾经说刘素青是不是得了神经病的人。

一位20多岁的姑娘,开车经过敬老服务中心时,得知这是免费给老人提供午餐的地方,加了刘素青的微信。她在现场观察了一会儿,离开的时候,转给了刘素青2000元钱。她给刘素青留言,说被感动了。

刘素青他们的付出也收到了更多的鼓励和肯定。2023年,刘素青任队长的献县巾帼志愿服务队获得“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奖”荣誉称号。

敬老服务中心的房屋租金凑够了后,4月20日,还有老人拿着钱,非要塞到刘素青手里。

刘素青说,这一份份爱心,一份份捐款,她都记在心里,也让会计记在账上。

如今,每天都会有100多位老人来到敬老服务中心吃饭。刘素青说,看着老人们开开心心地来吃饭,她觉得他们做的这一切都值了。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刘素青说,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就是一顿饭而已。”刘素青说,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敬老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老人得到关爱。

“我始终相信,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本版照片由刘素青提供)

2023-04-24 献县一群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6年来都在坚持做着一件事,每天中午做免费爱心餐。50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到这里免费就餐——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8879.html 1 “一顿饭”背后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