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感叹,听过许多道理,却过不好一生。
人总要走一些弯路,栽一些跟头,才能在刻骨的伤痛中,突然顿悟和觉醒。
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经历。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生一场病,才知道健康的重要
健康,我们拥有时只觉理所当然,等到生一次病、住一次院,才明白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好好活着的前提。
萧然在广告公司做策划工作,熬夜加班几乎是常态。没时间做饭,顿顿外卖,重盐重油加碳酸饮料,加班熬夜时还要吃一顿夜宵。不规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饮食,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却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直到某天,他因胃部出血去医院,被切掉了一部分胃。
家人为照顾他累垮了身体,手术费花掉了他几个月工资,他这才后悔没善待自己的身体。
北大教授刘国恩曾做过一项调查:财富积累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许多人都以为是环境、背景、运气,可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是身体健康。
刘国恩发现有些人一开始过得还不错,有车有房有存款。但一场大病袭来,前半生的所有财富积累瞬间化为乌有。忙碌半生,到头来两手空空。所以刘国恩说,只有健康才是人生的大局。
前半生忽视的东西,后半生需要花费巨大代价去弥补。不要等待为时已晚,才在痛苦中醒悟。生命只有一次,保持健康,才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课题。
吃过生活的苦,才知道读书不苦
微博曾发起过一个调查:人生十大遗憾之事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未能珍惜年少考入好大学,以致此生碌碌无为。
读书的苦只是一时的,生活的苦却是一辈子的。在该读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只能换来一生的底层和卑微。
17岁男孩李佳,嫌读书无聊,早早放弃学业,跟着父母进了内衣厂,成为厂里年纪最小的员工。每天,他待在闷热的厂房里与女士内衣为伴,跟身旁的机器一样,不断重复剪线头的工作。他每天要高强度工作11个小时,顿顿吃食堂没油水的饭菜,睡觉挤在8个人一间的宿舍里。
李佳说:“以前觉得上学辛苦,没想到打工的生活更苦。”他想过换工作,可没有学历,也只能是从一家工厂换到另一家工厂。
少时懵懂,不懂放弃读书,到底放弃的是什么。待到年岁渐长,被生活的鞭子抽得遍体鳞伤,才会真正明白那句:不读书,就会一点点丧失生活的选择权。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不要在该努力的年纪,得过且过浑噩度日。任何时候,读书都是你进入社会时最有用的入场券,是你笑对人生的强大底气。
遭一次冷遇,才知圈子不能硬挤
一位网友参加同学聚会,他本心潮澎湃地想与同窗共忆青春岁月。可到酒店后,却发现所有同学很自然地分成了两个圈子。
一边是朝九晚五的普通白领,而另一边,要么是企业高管,要么是创业老板。两个圈子之间,泾渭分明:前者闲话家常,后者畅谈经济。
白领同学想融入高管老板圈,可是他们身边早已围满了人,即便勉强挤在边缘,也说不上话。
这大概是当代人际交往最真实的写照:圈子是有阶层的,人是以群分的。你没有实力,认识谁都没用。
曾经我们也以为,结交人脉,就是给自己铺路。遭过几次冷遇,受过几次排挤,才明白圈子是不用你踮着脚去够的。
有了实力,就有人脉;有了价值,自然有了圈子。以实力分高低的世界,提升自己才是王道。唯有不断修炼自己、充实自己,才能铺就天梯直上青云。
受一次伤,才明白人情经不起检验
白居易曾说:“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最善变不过感情,最凉薄莫过人心。
东野圭吾的小说《幻夜》里,幸夫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身边有一帮哥们,一呼百应。他经常请朋友们吃喝玩乐,对他们的事尽心尽力。可当他的工厂因无力偿还贷款而陷入绝境时,这些所谓的兄弟,一听说他要借钱,立马脸色大变。不仅找各种理由拒绝,甚至对他避而不见。
事不出,不知谁近谁远,人不品,不知谁浓谁淡。受一次伤,就会明白关系经不起检验;跌落一次,就能读懂什么叫世态炎凉。
人在高处时,只看到浮华春梦;身处卑微,才有机会看清世态人情。待到经历了,痛过了,方才知晓,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的真心。
在你风光时靠近,落魄时离开的人,及时将他们请出你的生活。患难时对你施以援手,低谷时对你不离不弃的人,才值得你真心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