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7日
第13版:13

8岁小学生与羊玩耍患上布病

沧州市疾控中心:尽量减少与牲畜接触

本报记者 马玉梅

近日,我市一名8岁的小学生,因与小羊玩耍,患上布病。沧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称,近几年,布病病例在我们身边呈现不断增多趋势,大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注意环境消毒和饮食卫生。

1 小学生与羊玩耍染布病

近日,我市一名8岁的小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多汗、乏力,口服退烧药也没效果。家人赶紧带着他到医院就诊。

这名小学生告诉医生,他前段时间,曾与同村邻居家的小羊玩耍。经医生确诊,这名小学生患上了布病。

无独有偶,河间市的张女士因发烧、浑身不舒服、没劲儿住进医院,最后被确诊为布病。

张女士家虽不养羊,但她丈夫是兽医。张女士手上有细小伤口,在清洗丈夫工作服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医生称,还有患者感染了布病,罪魁祸首竟然是没有涮熟的羊肉片。

2 感染后有哪些临床症状

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又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传染源为羊,其次为牛、猪。动物感染布鲁氏菌后会导致流产、不孕不育。

布氏菌可侵犯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人患布病后,主要症状可总结为“热、痛、懒”,临床表现为发烧、出汗、乏力和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若就诊不及时或用药不规律,可转为慢性病例。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变形,活动能力受限,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此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头痛、神经痛等症状。男性患者可引起睾丸炎,少数女性患者可引起乳房肿痛和流产。

多样的临床表现容易导致误诊。有报道显示,临床上易将布病误诊为风湿病、结核病、腰椎病、淋巴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布病潜伏期一般为1周—3周,部分病例潜伏期会更长。全年各月均可发病,一般集中在3月—8月份。

3 布病的传播途径

布病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3种。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但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的途径需加强警惕。

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眼结膜感染。

消化道传播 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等感染。有的人喜欢喝生奶,吃生奶制品,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都有可能引起感染。

呼吸道传播 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容易通过该种途径感染。目前,专家认为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

4 如何预防布病

布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和各种射线以及常用的消毒剂、抗生素、化学药物比较敏感,使用3%的漂白粉和来苏水在数分钟内就能灭菌。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强,对低温和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奶及乳制品、皮毛、冻肉、水及衣物中能长时间生存。

沧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醒,从事养殖、屠宰、加工以及销售人员,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和环境消毒,要加强病畜检疫,屠宰、隔离病畜。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案板、刀具生熟分开。尽量减少与牛、羊、猪等牲畜的接触,生鲜奶要煮沸后才可以放心饮用。吃烤肉、涮肉时,一定要烤熟煮透。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关节酸疼等症状,就应及时就医。同时,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布病流行区的旅居史、畜类的接触史,生肉、生乳制品的饮食史。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规律用药,大部分患者是可治愈的。

2023-04-17 沧州市疾控中心:尽量减少与牲畜接触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8209.html 1 8岁小学生与羊玩耍患上布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