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圣哲)4月15日上午,在汽笛长鸣声中,来自马来西亚的“美人鱼号”10万吨级油轮靠泊黄骅港泰地液化码头(右图)。这是黄骅港首次靠泊10万吨级国外油轮,标志着我国新一条液化外贸航线正式开通。
据了解,黄骅港泰地液化码头水工结构按靠泊10万吨级散货船设计和建设,岸线总长497米,年吞吐能力440万吨。项目一期陆域建设规模为33.4万立方米储罐区及配套设施,接卸货种为原油、燃料油、汽油、稀释沥青、工业混合油、混合芳烃等。项目建成后填补了黄骅港综合大港无液体化工码头的空白,进一步优化黄骅港集疏运体系。
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国海介绍,原来公司使用的液体化工原料都是借助其他港口运输的,不能直接入场。黄骅港新的液化码头投入运行后,管道直接到厂区,运输10万吨原油可节省六七百万元。
泰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跃说,黄骅港腹地目前每年有2000多万吨原油、燃料油、稀释沥青需求量,泰地液化码头处在渤海湾陆上运距最短位置,可为京津冀、晋蒙鲁等腹地众多石化企业提供进出海服务,搭建海上外贸新通道,并完全实现外贸货物在本区域内报关入罐、装车或管输,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黄骅港泰地液化码头对外开放,是继去年开通上海港航线后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黄骅港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和国际贸易港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重要出海口,煤炭吞吐量连续3年突破2亿吨。近年来,为改变“一煤独大”格局,黄骅港区陆续建成矿石、粮油、通用散货等46个生产性泊位。
近年来,为拓展和提升口岸功能,黄骅港推进集装箱、滚装、原油等22个码头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15亿元。此次“美人鱼号”油轮靠泊的码头,是其中率先获批开放的泰地液化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