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学生之间开始流行盘手串,受访小学生表示:“上课盘,下课盘,都盘。可能是比较解压吧,这个声音很舒服。”
盘手串的,一般都是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喜好,但没想到,小学生群体中也流行了起来。
(据4月4日《沧州晚报》12版)
据报道,这种名为“盘手串”的玩具,由一根弹性线和多个彩色珠子组成,可以随意拼接成各种形状和图案。小学生们用它来做手链、项链、戒指等饰品,或者在课堂上玩弄它,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初看这则新闻,感觉很惊奇,不可思议,甚至想当然地认为小学生“不学好”。然而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觉得大人们是有责任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常常站在大人的角度看问题,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
在我们的认知里,盘手串是显而易见的大人行为,由此我们就认定小学生们是在做错事,而不会去思考这件事情的原因。其实,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盘手串、转笔或者火漆印章,到底哪个更适合小学生玩,而是应该关注孩子们背后的心理问题。
到底是因“内卷”而产生的压力,还是出于孩子爱玩的天性?是受家长的影响,还是同学间的一种交往相处方式?这些孩子盘手串背后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对于学生盘手串,不能简单禁止,而是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要在课堂上明确禁止盘手串,在生活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盘手串等爱好的弊端,要为孩子找到正确的减压方法,更要为孩子减负,要让孩子们能够快乐成长、健康成长。
另外,家长、学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小学生盘手串,或只是一时热潮,但也要予以重视,而不能“佛系”应对,要防范由此给未成年人成长、给学校教育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