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本报记者 张丹 摄影报道
4月4日上午,蒋观恒在村里的“爱心积分超市”看着没有兑换出去的奖品,心里充满感慨。
蒋观恒是渤海新区、黄骅市常郭镇蒋庄村党支部书记,他知道不是奖品村民不喜欢,而是大家的思想有了变化。
曾经“大喇叭”喊不出人
蒋庄村位于常郭镇西南方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人不多,村不大,富裕程度不靠前。
这些年,为了建设文明乡村,把村庄治理得更好,村干部没少想办法。
2019年,村里还没有个像样的志愿服务队,村妇联主席何风玲带着村里的党员开展过几次志愿服务活动。
大喇叭里招呼,微信群里鼓励,可主动出来响应的村民寥寥无几。
有村民觉得,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就是个“表面功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了多久,不愿意掺和。
也有村民看见何风玲他们风风火火地为村里义务劳动,还会说:“有那工夫还不如出去赚点钱去。”
何风玲能理解村民们的想法,因为在那之前,平时村民都是各忙各的,缺乏集体意识。
“只有村干部把工作做在前面,让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们的意识才会真的发生变化。”何风玲说,从那之后,村干部就带领着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不定期地做志愿服务活动。
慢慢地,情况有所改善,但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总体上还是不太高。
“爱心积分超市”奖出积极性
2021年10月份,在黄骅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蒋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启动了“爱心积分超市”试点建设。
“爱心积分超市”从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家庭卫生、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方面制订积分评选标准,通过制订积分管理和兑换制度,充分发挥爱心积分兑换商品的激励引导作用,持续深化志愿服务行动的具体实践。
为鼓励大家,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村民可获取积分,志愿服务内容很丰富:每晚6时后,志愿者参与村里联防巡逻;每周二、周六,是全村“清扫日”,家家户户出来打扫卫生;每月28日是义务理发日,老人和孩子均能享受免费理发服务……
参加志愿服务的村民,每个人可以领到一个积分存折,每做一次志愿服务,都会得到相应的积分。参与村里联防巡逻积1分,为老人孩子义务理发积3分……凭积分能在“爱心积分超市”兑换米、面、卫生纸、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1分兑一袋食用盐,3分兑一瓶洗洁精,5分兑一袋洗衣粉……“爱心积分超市”设在村委会办公室,货架上所有物品都“明码标分”,墙上张贴着积分标准和物品兑换分值表,村民一目了然。
村支书蒋观恒会隔一段时间,在村民群里通知大家去“爱心积分超市”兑换积分。
第一次兑换积分的时候,村民蒋长田拿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存折”,兑换了一袋大米和三袋洗衣液。
当时第一次拎着靠志愿服务挣来的礼品,蒋长田一脸微笑:“以后我们全家做志愿服务更有动力了。”
蒋观恒说,这种志愿服务新模式受到大家欢迎。和蒋长田一样,很多村民都加入到村里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蒋观恒粗略地算过一次账,从“爱心积分超市”运行到2022年元旦,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村民兑换了150余份“积分奖品”。
看着村民们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子里越来越好,蒋观恒和其他的村干部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奖品“积压”没人领
今年春天,蒋观恒发现了新问题:村里人上“爱心积分超市”兑换礼品的积极性不高。
从去年春节,到今年春天一年多的时间里,村民们兑出的奖品不到100份,还没有之前两个月时间兑出的多。
蒋观恒说,并不是村民们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了,而是人们手里拿着几百的积分,不去兑换。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有将近1万分的积分,没有人兑换。”蒋观恒说,去年,志愿者中有40多人的积分达到了200分上限,却一直没有兑换奖品。
蒋观恒说,还有8位村民没领积分存折就加入了志愿服务队,村里只能悄悄为他们攒积分。
蒋观恒曾不止一次地在村民群里发通知,让大家拿着积分存折,去“爱心积分超市”兑换礼品。
但消息发出去后,就像“石沉大海”了一样,没人响应。
他也曾怀疑过,是不是礼品不够吸引人,后来他发现,是村民的思想有了转变,不少村民把奖品看淡了。
村里有段水泥路,出现了十来米的破损,遇到下雨天,容易积水。
51岁的蒋观奎发现后,找到蒋观恒说,他想给村里修修这段路。
蒋观恒说,买砂石料的钱,村委会出。话说出去没多长时间,蒋观恒发现,破损的路面已经被蒋观奎带人修好了。
村干部要给蒋观奎记积分,蒋观奎说,没必要,又不是为了积分才去干这事的,“路修好了,大家出来进去都方便。”
38岁的蒋遵伟在村里干电焊,只要村里老人有需要的,他都会上门义务帮忙。
有一次,他帮村里一户困难群众搭建围墙,搭工搭料干了一天。
有村干部看到他干活儿,让他去登记积分,他笑着摆摆手。
其实,他和爱人张丽凤,都是村里的志愿者,而他家的积分存折上,去年6月就已达到了积分上限,可两口子很久没有兑换过奖品了。
说到这些事,蒋遵伟都会说,“都乡里乡亲地住着,做那些小事不值一提,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不是为了得奖品才干的。”
张丽凤说,大家积极做志愿服务的行为,对孩子们也有了很大影响。
“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前,孩子就很自觉地早早写完作业,生怕我们不带着他们。”张丽凤说,这是让人最高兴的事。
“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就像蒋遵伟和张丽凤夫妻俩的行为影响了孩子一样,如今村子里越来越多的人被志愿服务活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
现在,这个共102户村民的小村庄,志愿者人数达到85人。其中,全家均是志愿者的有10户。
“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受疫情影响那段时间外,一直做到了现在。”蒋观恒说,每个月的28日,就会有志愿者来到村委会,等着老人、孩子的到来,志愿者会给他们免费理发。
每天晚上,志愿者们会按照村里的安排,主动参与村里联防巡逻……
除此之外,村里的老人家里有啥需要帮助、特殊家庭有啥困难,村里都会第一时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比如村妇联主席何风玲会带着志愿者给特殊家庭的老人和孩子做棉衣棉裤,老人家的墙头需要加固一下,志愿者们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忙。”蒋观恒说,在蒋庄村,大家互相帮助、和谐友爱已经成为了一种村风,村民们也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对于那些未进行兑换的积分,蒋观恒还在积极地想办法,他想尽可能地再丰富一下奖品种类,让大家的选择面更宽一些,“没准儿来兑积分的人就多一些呢。”
对于那些迟迟未领走的“积分奖品”,蒋观恒和其他村干部想着,如果到一定时间,还是没人领走,他们打算把这些东西用作村里的爱心物资。
“逢年过节发给老人和有需要的村民,让村民的志愿服务发挥二次作用。”蒋观恒说,让大家的爱心和文明行为不断地传递下去。
“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我们赢得了尊重,收获了感动,觉得特别快乐。”村民王谋丽的一番话,道出了志愿者们的心声。
一年多时间来,因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徐艳艳、王谋丽等一批村民获得了常郭镇甚至黄骅市的“优秀志愿者”称号。
在2020年—2021年度的沧州市文明村评选中,蒋庄村也被评为沧州市文明村。
各项荣誉是对村民和村庄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的认可和鼓励,蒋观恒说,他们也会一直把文明志愿活动做下去,“在村里人传人、在镇里村传村,让文明志愿活动四处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