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4日
第22版:22

红房子

□时双庆

大学毕业后,从事文学专业的我选择回到了家乡小城,被临时安排到县文联。虽说事情繁琐,不过,是我喜欢的工作,干起来得心应手。

自从有了落脚之地,老家的奶奶总是打来电话,还嚷嚷着要来看我。奶奶都已80岁高龄了,虽说耳不聋眼不花,腿脚也挺灵便,但我总觉得把她接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几十公里路程,远不说,一路颠簸,不知道她能否吃得消。所以,这事儿一拖再拖。

奶奶终究还是来了,父亲亲自把她送来的。见到我的那天,她高兴得像个孩子。我们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奶奶说:“吃啥都中,只要啃得动,板凳腿儿都行,我不讲究。”奶奶的幽默引得我们一屋子人大笑。

奶奶来我家的第二天,就说要去爬山。我诚惶诚恐,问她要去哪里爬山。妻子瞪了我一眼,笑笑:“还能是哪个山?城南盘龙山!”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城南那座山,我们这里俗称南山,不高,路也平坦,关键是山南有条路,开车可以直达山顶。

周末,阳光甚好。孩子们不上课,我和妻子正好休息,奶奶爬山的愿望终得实现。

山顶有座龙王庙,我想:像奶奶这般年纪的人,都对龙王情有独钟,就撺掇着她进去看看。没想到,奶奶一口回绝了:“龙王有啥好看的?你们看这山南,视野多开阔!”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远处,山脉清晰可见,起起伏伏,白云轻飘飘的,一不小心,就与远山来了个亲密接触。

“看,那里是不是凤头山?”奶奶说。

“凤头山在哪?”

“薄山林场呀!”

“薄山林场哪会看得到?”

“你这孩儿,咋会看不到哩?”

奶奶明显有些急了,我也不再说话。

更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奶奶居然说她还看到了一座小房子,红色的。她说得像模像样,我们一个个把眼睛瞪得流泪也没瞅见。

“明明有座小房子,你们就是看不见!”奶奶带着唠叨和一丝遗憾跟着我们下了山。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

五一假期,县作协组织会员到薄山林场进行采风活动,陪同我们一起前往的还有县史志办的陈主任。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不仅被林场美丽的天然环境所吸引,还被陈主任的渊博学识所折服。陈主任语言幽默,像讲故事般数落着林场的历史,大到一座山,一条河,小到一栋房子,一棵树。

不知不觉,跟着山风,我们就来到了山顶。

山风清凉,带着丝丝草木的甜润味道。一位女同志情不自禁,闭目养神中感叹了一句:“哦,都不知道身在何处了!”陈主任笑笑说:“这里呀,叫峰头山,咱们本地人喜欢叫它凤头山……”陈主任娓娓道来,他的科普无处不在,让人受益匪浅。

凤头山?我突然想起了奶奶的话。

可是,我找遍了角角落落,也没有发现任何房子的痕迹。看来,奶奶的话,多半是她老眼昏花的结果。

采风回去的路上,我和陈主任座挨座。

也许是好奇心作祟,也许是心有不甘,我竟鬼使神差地向他打听起“红房子”的事。

陈主任愣愣地看着我,足足有十几秒钟。接着,他讲起了那段鲜为人知的旧事。

“这山上啊,以前是有座房子,住着一位护林员。护林员叫什么,我记不清了,只知道他是一位退伍军人。当时,很多人不愿意到这荒郊野岭里来,只有他主动请缨……”

“可是,后来啊,发生了一件事……”陈主任讲讲停停,好像是在回忆,又好像是不知道该怎么讲下去。

“山火,都怪那场山火!那天,发现火情后,他第一时间报了火警,通知了森林消防,本可以固守待援的,可是,情况危急,他记得山上还有人,就拿着大喇叭一路跑一路喊…….”

陈主任讲不下去了,车里很安静,只有发动机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

下车后,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跟着陈主任去了一趟县史志办。在县志上,我不仅查到了那个护林员叫杨大志,还知道了峰头山真的有一座小房子,红色的小房子。不过,在杨大志的个人信息上,我们一无所获。

老陈还说:“这事呀!林业局退休的老局长最清楚,他们好像是战友。”

唯恐遗漏,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奔向老局长家。当我问起杨大志的情况时,80多岁的老局长眉头紧紧地皱了一下,说:“可惜了,都是那场大火……”我问起杨大志的家庭和个人情况,老局长惋惜地说:“杨大志啊,是个孤儿,可惜呀!年纪轻轻的,连个后都没留,不过……”

“不过什么?”我连忙追问。

“听说他有个女朋友!”

“叫啥名知道不?”

“那谁知道呀?咱又不是搞地下工作的!”

我连忙笑笑,为自己的鲁莽向他道歉。

离开了老局长的家,陈主任带我去了城南公墓,按照老局长的提示,我们找到了杨大志的墓碑,还为他献上了一束花。

老陈突发奇想,说:“咱们兜兜转转一大圈,还不如直接问问你奶她老人家哩!”我淡淡一笑,说:“我奶啊,两个月前,走了……”

后来,陪父亲爬山,我指着远处那片山海说:“爸,看见了没?那儿真有个红房子!”父亲说:“你这孩儿,咋和你奶一样,神神叨叨哩……”

我没把我知道的故事告诉他,我知道,说了他也不信。

2023-04-04 □时双庆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7161.html 1 红房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