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3日
第05版:05

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李永绪用老手艺修复破损的陶瓷、玉器等——

“破碗重圆”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本报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摄影报道

东西坏了,老一辈人总想着修,年轻人总想着换。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李永绪用修补代替换新。这些不太完美的破损老物件,在他的手中“重获生机”。

今年49岁的李永绪(右图)已经与金银、玉器打了30多年交道,除了打制金银饰品,他还能修补玉器、修复紫砂壶等老物件。

缺胳膊少腿的老物件

朋友找他修

锤子如雨点般落下,很快一个银锭被打制成一个个精美的银饰。

“当时身边有很多喜欢文玩的朋友,有时他们收到的物件不完整,‘缺胳膊少腿’的。”李永绪说,他有打制金银饰品的手艺,朋友们常常拿一些破损的文玩来找他修复。慢慢地,李永绪开启了修复陶瓷、玉器的道路。

“从我爷爷那一辈儿就打制银饰,传到我父亲这辈儿的时候,他除了打制戒指、簪子、手镯等银饰,还打制一些银盘。”李永绪说。他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对打制银饰也情有独钟。“每次父亲打制银饰的时候,只要我有时间,就站在旁边看。”李永绪说。放学回家后,他总会偷偷摸摸地拿起工具,学着父亲的样子敲敲打打。后来,父亲见他对打制银饰这么感兴趣,便在一旁进行指点。

经过一番学习,李永绪终于独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银饰——双套环的蛇皮链。“要先将银子拉成丝,再盘绕成圈,然后一点点地定型,最后完成时别提有多骄傲了。”现在提起这事儿,李永绪依旧兴奋。

去不如留

破损的碗有了新生命

后来,李永绪又对修复陶瓷、玉器产生了兴趣。

不同材质的物件,它们的修复方法也不尽相同。“玉镯子断了,根据它破损程度不同,需要考虑的是单纯加固,还是用金箍来修复。”李永绪说,修复玉器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需要视物件而定。

有一次,一位朋友拿来了一个破损的碗,让李永绪帮忙修复。“这是一个年代很久远的古董,但只有一半,当时朋友的想法是把碗边给打磨规整了就行。”李永绪拿着这只碗,端详了很久。他仔细揣摩碗边破损的形状,利用金缮法,通过大漆、嵌金边等多重工序,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将残损的半个碗修复成了一个外形美观的茶则。当朋友拿到这个“重获生机”的老物件时,又惊又喜。

“通过修修补补,给这个碗赋予了一份新生命。”李永绪笑着说。

老手艺走出新路子

做手工修复,就得不停地琢磨、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李永绪很欣慰,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让老手艺焕发出了新生命。

“这些年,我修复了很多物件,像玉器、瓷器、紫砂壶等。每一次修复,都能够让它们变得美观又实用。”李永绪说。

李永绪在修补的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地衍生出新路子。“手工做的东西,虽说费时费力,但是由于它的不可复制性,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李永绪说。

2023-04-03 本报记者 马晓彤 本报通讯员 高箐 李冠达 摄影报道 渤海新区、黄骅市的李永绪用老手艺修复破损的陶瓷、玉器等——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6963.html 1 “破碗重圆”背后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