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左书忠 本报记者 张 丹
刚出锅的包子、红薯、米饭、面条,被一一端上桌。从县城各个方向赶来的老人们,不用花一分钱,进屋就能吃饭。
3月2日上午11点,位于献县县城明珠商贸城附近的一间200平方米大的房子里,渐渐地热闹起来。
这间房子,是献县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和爱心人士租下来的,建立了孝老中心。给老人们做饭的,正是献县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
给空巢老人做饭、给焦虑的孩子做心理疏导、给闹矛盾的夫妻做工作,也会在网络平台直播助农、销售农产品……献县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将近一年,好事做了许多。
为空巢老人做爱心餐
这样的爱心餐天天都有。
刘素青是给空巢老人们做饭的志愿者之一,也是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而她也已经是一位60岁的老人。
刘素青有爱心,有退休金,家里没负担,她做公益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
去年夏天,在献县妇联的指导和帮助下,县里的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刘素青她们被吸纳进服务队。
“当时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做公益有了‘靠山’。”刘素青笑着说。
每天和刘素青一起给老人们做爱心餐的志愿者有20多人。
这些人里,年龄最小的60岁,再往上有70多岁的,也有80多岁的。
每天早上7点,这些志愿者就来到了孝老中心,准备当天做饭要用的食材。
“这些做饭的物品,基本都来源于爱心人士的捐赠。”刘素青说,有的就是巾帼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捐赠的。
志愿者在给老人做饭时,都有明确的分工,有专门负责做面食的,也有专门负责炒菜的。
“我们每天要在上午11点把饭做好。”刘素青说,这样老人们来到后,就可以直接打饭、吃饭了。
刘素青说,行动方便的老人可以来孝老中心吃爱心餐。对于行动不方便,没有亲人在身边的老人,志愿者还会送餐上门。
刘素青说,每一天,都会有100多名老人到孝老中心用餐,每一天也会有很多老人对志愿者说谢谢。
“我们做这些,都是出于爱。”刘素青说,她们一直坚持,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为孩子们带去爱
和刘素青一样,38岁的曹莎莎,也是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作为献县心理学会的会长,曹莎莎和心理学会10多位年轻女士,成了巾帼志愿服务队里专门做心理疏导的志愿者。
去年疫情期间,有人被隔离后,心理需要疏导,因此,曹莎莎她们开通了公益心理咨询热线。
每天都有两名懂心理学的志愿者值守在电话旁边。
为了让被隔离的这些人不孤单,曹莎莎她们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和被隔离者“谈心、拉家常”,让大家感到温暖。
现在的孩子们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也大,但很多家长又不太理解孩子的心理,于是产生很多矛盾。
去年献县一个初中女生,因为和母亲产生矛盾,喝了农药。万幸的是,女孩送医及时被抢救了过来。
后来,这名女孩在老师和家长的陪同下,找到了曹莎莎和几名志愿者。
经过和女孩以及女孩母亲的沟通,曹莎莎她们发现,女孩母亲在性格上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女孩选择轻生的重要原因。
曹莎莎她们和孩子谈心,把孩子心中一个个结慢慢解开。
为了帮助这个女孩,曹莎莎还和献县妇联主席麻文婧取得联系,她们一起和这个孩子的学校沟通,最后安排孩子住校。
“女孩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尤其敏感。本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可是这位妈妈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女孩家长的性格很难改变,我们只能最大化地改变孩子成长的环境。”曹莎莎说。
曹莎莎她们的做法,得到许多家长的认可。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了问题,都会主动打电话,找曹莎莎她们交流。
为了减少青春期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冲突,曹莎莎还和其他志愿者建起了心理沙龙,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改善亲子关系。
“以前,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心理工作者。”曹莎莎说,有了巾帼志愿服务队这个平台,她们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她们也有了更多的被认可感以及价值感。
为农民销售滞销菜
去年冬天,献县陌南镇新北峰村的菜农张艳福遇到了难题,他家2万公斤的白菜和萝卜滞销。再找不到销路,这些蔬菜就只能烂在地里。
一筹莫展之际,张艳福想到了献县妇联和巾帼志愿服务队。
献县妇联主席麻文婧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决定帮助张艳福销售这些蔬菜。
麻文婧和献县妇联的工作人员先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倡议,之后到小区里找物业寻销路。
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也行动起来,在网络平台上帮着张艳福寻找蔬菜的销路。
2022年12月15日,献县妇联和志愿者帮他们找到了蔬菜的销路。蔬菜被运到县城后,不少志愿者主动当起了搬运工。
40多岁的毕楠楠、50多岁的王红芝、70多岁的李瑞兰,帮着张艳福夫妻卸车、搬运蔬菜,还有志愿者站在菜车旁拿着喇叭吆喝卖菜。
在献县妇联和志愿者的热心帮助下,几天时间,张艳福家的2000多公斤萝卜全部售空,白菜也卖出去了7000多公斤。
如今说起这事,张艳福还是心存感激,“太感谢献县妇联和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了。”
张艳福只是受到帮助的菜农之一。
记者了解到,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人人出力,积极对接商场及大型团购网点,搭建供销对接平台。
“通过短视频推介、直播带货等方式为11户农民销售农产品13万元。”麻文婧说,这让农村妇女也成了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建设者、享有者、受益者。
村村有巾帼志愿者
70多岁的杨志琴是个爱热闹、爱聊天的老太太。成为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后,她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大家排忧解难。
因为杨志琴爱聊天,周围谁家有啥事,她都知道。
于是,谁家的孩子想找个对象,谁家的老人生病了想找个靠谱的保姆,谁家两口子最近正在闹矛盾需要调解,杨志琴都清楚。
她和一些志愿者给没对象的年轻人介绍对象,给需要保姆的人家找合适的保姆,上门给闹矛盾的两口子劝和,成了周边人眼里最信得过的“帮大姐”。
这样的志愿者,如今在献县处处都有。
麻文婧告诉记者,目前全县500个村,几乎村村都设有巾帼志愿服务分队,登记在册的巾帼志愿者近1200人。献县妇联给志愿者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微信群,促进线上交流分享,还设计制作了2000件巾帼志愿者服装。巾帼志愿者身着统一服装活跃在大街小巷,既便于人们辨识,又提高了志愿者凝聚力。
麻文婧说,女性与男性相比,更柔和、更细心,在一些事情上也就更有优势,比如给予困境儿童更细腻的关爱、与孤寡老人更贴心地交流。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就是为了将女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她们是困境儿童的‘爱心妈妈’,是孤寡老人的‘贴心女儿’,是热心公益的美丽使者,在推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到了示范作用。”麻文婧说,她欢迎更多的姐妹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中,为献县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本版图片由献县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