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
第03版:03

献县淮镇安庄村是个只有533户、1957人的小村庄,10年来竟走出28名博士硕士和130名本科生——

“学霸村”的秘密

本报记者 苏少静 李圣哲 摄影报道

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万敏介绍“学霸墙”。

村民带着孩子观看“学霸墙”。

“学子园”雕塑

献县淮镇安庄村,一个只有533户、1957人的小村子,10年来竟出了8名博士、20名硕士、130名本科生。

那么,这个“学霸村”蕴藏着怎样的秘密?日前,记者前往安庄村一探究竟。

一段过往

为了挣钱,村里很多孩子早早辍学去打工

安庄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较早富裕起来的村庄。“上世纪80年代,我们村里有130多家铸造企业,效益都十分可观。”谈及红极一时的安庄铸造产业,安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凤图这样说。

刘凤图介绍,安庄村历史上兴旺的时候曾经出过几个书香门第,他们出钱办私塾,村里的孩子可以免费去读书。到了上世纪80年代,村里发展起一些产业。企业红红火火,自然需要人手。因此,那些年很多家庭不重视教育,孩子们早早地就辍学去打工了。

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万敏也不例外,他高中毕业后跟着父亲经营一家铸造类小工厂。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短短20年间,安庄村很多企业陆续被淘汰,130多家企业锐减到20多家。刘万敏说,有些企业没有及时跟上转型升级的大潮,最终倒闭。“企业经营者知识结构不同,两级分化严重。本来这些企业走在了时代前列,如果经营者文化水平高,认知能力强,企业不至于被淘汰。”刘万敏说。

刘万敏通过多年打拼,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和眼界的重要性。“在和生意伙伴打交道时,经常会感到自己知识匮乏,不够用。”刘万敏深有感触地说。

2009年,刘万敏担任安庄村党支部书记,并开始在安庄村倡导“崇学重教”的理念。他觉得,对于企业家来说,勤学习懂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对于农民来说,学习文化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一个转折

种庄稼、养牲畜、打零工……拼命干活就为供孩子上学

一开始,在观念相对落后的小乡村倡导“崇学重教”的理念非常困难。村“两委”班子就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大力发挥家族的传帮带作用。在安庄村,一个孩子学习好,往往能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因此,像“大学生之家”“硕士兄弟”的情况在村里很常见。

村民安泽湖家的4个孩子中,老大是南开大学的博士,带动弟弟妹妹相继考上了华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

……

随着一些家庭开始重视孩子读书问题,村里陆续考出一个个大学生。村民们逐渐认可一个道理:只有多在孩子的教育上花工夫,坚持让孩子读书,孩子才能成才……

渐渐地,受“崇学重教”的乡风引领,孩子们相互比成绩,逐渐有了比学赶超的氛围。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变得优秀和爱学习,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村民安泽跃的大儿子是北京大学硕士,二儿子是法国巴黎大学硕士。“咱自己没文化,只能干力气活儿。我年轻时开货车,那时在车上就着热水吃干粮,觉得农村孩子考大学才是出路。咱吃过那份苦,想让孩子多条出路。”安泽跃说,虽然自己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对知识分子怀着很高的敬意,并且鼓励孩子多读书。他辅导不了孩子作业,唯一能做的就是叮嘱孩子好好读书。

村里有几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家长有一种“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的劲头。他们种庄稼、养牲畜、打零工,拼命干活,只为孩子能有个好出路。

今年56岁的李开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靠打零工和种庄稼拉扯两个儿子长大。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挤在烟熏火燎的土坯房里,我和老伴儿起早贪黑地养牛、养羊、打工。我们想啊,人家能供孩子读书,咱也能供下来。只要孩子们想读,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下去。”李开存说,他吃过没文化的苦头,所以一直教育孩子好好读书,以便将来有更多出路。

“小时候不受学习的苦,长大就会受没文化的苦。”这是李开存常常向儿子念叨的一句话。尽管受了很多苦,也曾借了不少外债,憨厚的李开存说起供儿子上学的事仍不后悔。他说:“现在儿子出息了,一切都值得!”

令他欣慰的是,两个孩子在逆境中成长,从小就刻苦学习,最终不负众望。大儿子李文亮在江苏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现在是天津儿童医院的一名医生。二儿子李来全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现在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

一种风气

村民不比吃穿,不比谁家有钱,而是比谁家孩子学习好

安庄村注重教育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付诸于实践。

2015年,村里成立了助学基金会。“全村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学费如有缺口,全村超过5万元,由教育基金会解决;不超5万元,由刘万敏自己出资。”刘凤图说,教育基金会的资金来自村里的17家企业。

正是有这样的支持和激励,“崇学重教”的风气在安庄村逐渐形成,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刘万年在安庄小学任教20多年,从村里走出的博士、硕士,大部分受到过他的启蒙。刘万年说:“‘崇学重教’风气形成后,村民不比吃穿、不比谁家有钱,而是比谁家孩子学习好,形成了一种‘学习攀比风’。因此,安庄村的‘学霸’接二连三地出现。”

为了弘扬这种良好的风气,2022年,安庄村在淮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开始打造“学子园”,让近年来从安庄村走出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全部荣登“学霸墙”。

最近,安庄村又推出了教育惠民新举措,对村里今后取得博士、硕士学位及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学生给予3000元至10000元奖励。

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如今的安庄村,环境更加整洁,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刘万敏说,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是安庄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可以反哺家乡,更好地助力家乡发展。接下来,安庄村谋划着搭建平台,多与在外地的博士、硕士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支持,更好地推动村庄发展。

2023-03-02 本报记者 苏少静 李圣哲 摄影报道 献县淮镇安庄村是个只有533户、1957人的小村庄,10年来竟走出28名博士硕士和130名本科生——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3940.html 1 “学霸村”的秘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