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姜宗芳 本报记者 马玉梅
周围血管包括外周动脉、静脉和淋巴管,中医称之为经脉、脉管,故周围血管疾病称为脉管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以及糖尿病人的增多,脉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严重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脉管病往往伴有手指、足趾或小腿肿胀疼痛不适,往往被认为冠心病、肾病、类风湿关节炎、颈腰椎疾病等,从而耽误治疗,出现足趾或手指发黑坏死,甚至截肢。节后是周围血管疾病高发期,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其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下面请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东院区疮疡脉管病科主任艾明瑞讲解周围血管病中下肢动脉硬化的问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特点
艾明瑞说,门诊经常遇到病人询问根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也就是说,这个病是人衰老的标志之一。目前,还没有彻底消除动脉硬化的方法。随着年龄增长,血管老化是必然的,一味地追求消除硬化斑块很不现实,甚至白白花费冤枉钱。
临床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三期: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和坏疽期,我们只要让每一期的症状消失就算治愈了,比如缺血期的麻、凉、怕冷得到缓解,营养障碍期的疼痛消失以及坏疽期将坏死足趾清除创面愈合都算临床治愈。总的来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越早治疗,疗效越好,疗程越短,花费也最低。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尤其重要,下面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特点:
1.为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夜间腿抽筋?
因为人在睡眠时,心输出量减少,下肢灌注血量也减少。当下肢血管闭塞时,夜间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更加严重,所以腿抽筋常在夜间加重。
2.为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
下肢动脉血管与心脑血管是一个管道,当下肢动脉血管有硬化问题时,也提示心脑血管同时有硬化问题。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有哪两种表现?
间歇性跛行 下肢缺血早期,患肢发凉麻木或足底紧张感,当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发生胀疼或抽痛,如果继续行走,疼痛就加重,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迅速缓解,再行走时,疼痛又会出现。这种症状称为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 下肢缺血病情继续发展,动脉缺血更加严重。肢体处于休息状态时,血液供应仍不满足肢体需要,出现静息痛,这种疼痛比较剧烈,经久不息,日轻夜重,肢体抬高时加重,下垂稍有减轻。病人日夜屈膝扶足而坐,彻夜难眠,往往需要将足下垂于床边,才能减轻疼痛,如果患肢病发感染,疼痛就会更加剧烈。
4.吸烟人群中,为何容易出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成分可损害循环系统,不但可使血管痉挛,而且可以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导致体内微循环障碍。同时,大量吸入一氧化碳,会妨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造成机体远端缺氧血症,所以下肢有麻凉等症状的吸烟者夜间更容易出现腿抽筋。
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何容易麻木酸胀及水肿?
人体血管中动脉从心脏流向四肢末端,而静脉是从四肢末端回流心脏,动静脉循环通畅,不会出现麻木酸胀和水肿。当动脉狭窄或闭塞不通时,静脉血回流动力不足而出现足踝水肿,中医认为: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气血不足;胀:气血瘀滞。
养成好习惯,预防腿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称老年腿梗,与心梗、脑梗的发病原理相似。“腿梗”是指因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腿梗是中老年人一种周围血管科的严重疾病,其数量占周围血管病科病人的30%以上。临床资料表明,“腿梗”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5%,70岁以上的约在20%,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预防腿梗6个建议:
1.戒烟限酒 吸烟是破坏血管的“全能王”。长期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壁损伤、变厚,促进血管收缩,导致管腔狭窄,增加血流阻力,久而久之,血管会出现硬化、狭窄。长期过量饮酒,可加重血管病变。
2.预防和控制“三高” 长期“三高”会导致血管出现病变,血管的舒缩功能受到影响,动脉发生痉挛、硬化。
3.保持正常体重 注意饮食要清淡,避免高盐食物,应选择食用低脂、低胆固醇和植物蛋白的食物,提前预防体重超标,甚至肥胖。
4.坚持适当运动 如果运动量过少,多余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会沉积在血管壁中,天长日久,血管就会变得狭窄以至于完全堵塞,但当出现足趾坏疽时则要少活动。
5.生活要有规律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均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6.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当精神压力增大时,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增加,血压变化会伤害到动脉血管内壁细胞,因此说预防动脉硬化,乐观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注意腿部保暖,避免着凉,出现嵌甲不要自行修剪,经常足趾抓挠,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定期进行体检,以防患于未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常见症候群
1.不宁腿综合征
(1)当双腿出现不适(麻刺感、刺痛感、紧张、疼痛),并伴有不可控制的机体运动。(2)症状在休息时出现,主要在晚间,可能影响入睡;病情严重会随时变化(如每周、每月不同),可能累及上肢。(3)通过对肢体的某些手法操作(如揉搓、摇动、跺脚、走动)可使症状部分彻底缓解。(4)无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考虑为不宁腿综合征。
2.老寒腿
(1)下肢怕冷,尤其是小腿,夏天怕吹空调;(2)遇到天阴下雨、气候转凉或受凉,膝关节或足趾冰冷甚至疼痛;(3)足部无汗,或者冷汗频出,夜间加重,早晨无不适;(4)患者查彩超无狭窄或闭塞情况;(5)夜间容易抽筋或者足趾疼痛不适。
周围血管病如何早知道
下肢缺血性疾病早期出现足趾或手指麻木、发凉、怕冷、皮肤粗糙、指甲增厚、嵌甲(趾甲向肉里长)等,走路腿没劲如踩棉花,或行走一段距离小腿酸疼不适,或夜间腿抽筋、疼痛不适等。这时应触一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看搏动是否减弱,或抬高下肢观察足趾有无苍白、皮肤温度是否低等。如有上述症状,需到医院查动脉彩超了解动脉情况。
下肢静脉疾病早期活动后,小腿酸胀、发紧,劳累不适,休息一晚可缓解。或者踝周水肿,出现皮色发暗,甚至发黑,或者沿浅静脉疼痛或小腿后方疼痛等,应到医院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