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3日
第09版:09

预付式消费考验诚信

本报评论员 马景华

在美容美发、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诸多消费领域,预付式消费是一道令大多数人头疼的选择题。有的地方推出了相关监管平台,给了消费者信心,但如何监管好预付式消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2月15日《沧州晚报》6版)

作为近些年来兴起的消费模式,预付式消费本来可以实现一个双赢的局面,即商家可以锁定用户回笼资金,消费者可以得到一定的实惠和便利。

然而,目前这一领域却越来越成为投诉高发区和重灾区。归根结底,是商业领域最该看重的东西出了问题,这个东西就是诚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有盲区。现行涉及预付式消费的法律、行政法规多为原则性规定,较为笼统、模糊,未对预付卡发售者的资质、信誉、发售方法和程序等具体事项进行规定。而由于对预付卡管理缺乏依据标准,在处理预付式消费纠纷中,监管部门的职能存在一定的交叉,当预付式消费遇到问题时,可能遭遇部门之间因职责不明推诿扯皮现象。

像发售预付卡,门槛是比较低的,全凭商家自己的说辞。消费者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这些事情一一“盘查”,毕竟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如果真的出了问题,又会存在消费者举证难、维权难的问题,对于很多卡内余款不多的消费者来说,大概率也就不了了之、息事宁人了。

预付式消费出现一系列问题,会动摇做生意的根本——诚信。这会对行业造成隐形而持久的伤害。应该怎么应对?把预付资金交与第三方平台可行吗?笔者认为有一定难度,因为预付资金交给第三方不会双赢,消费者是乐于这样的,商家的积极性恐怕没有那么高。

所以,诚信的事还是要用诚信的方式解决。《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已经实施,对于缺乏诚信的商家,是否可以用“列入个人征信”来约束一下呢?

2023-02-23 本报评论员 马景华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3360.html 1 预付式消费考验诚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