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奥特曼卡片都有几百张了,可每次孩子看到卖奥特曼卡片的还是要买。”刘女士发现,5岁的孩子现在格外沉迷奥特曼卡片,经常会因为父母拒绝给他买奥特曼卡片而吵闹。
“大多奥特曼卡片都是盲盒性质的,孩子经常会为了买一个想要的奥特曼片卡,要买好多次卡片才能如愿。”刘女士说。孩子每次买到了一张满意的卡片后,过不了几天,就会换一个“新目标”,要其他的卡片,因此就会陷入买卡——集卡——买卡的“恶性循环”。
盲盒式“氪金”集卡引起不少争议,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指引,规范“盲盒”经营模式。
沉迷“集卡”
近年来,奥特曼卡片在孩子中十分流行,不少玩具店或文具店内都有孩子购买奥特曼卡片的身影。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手里有百张奥特曼卡片都只能算是入门级别。
在市区清池大道一家精品店内,收银台旁边的货架上,摆放了不少奥特曼卡片,价格是每包10元。市民邓女士在店内购买了一些发带和发夹。等待付款的时候,邓女士6岁的儿子看到货架上的奥特曼卡片,便嚷着要买一包(右上图)。“家里已经有很多奥特曼卡片了,只要看到有卖这些卡片的,孩子就要买,只要价格不是很贵,一般我们都会满足他。”邓女士说。
“辛苦攒了一个多月的零花钱,结果全买了奥特曼卡片。”张先生说起前几天孩子买奥特曼卡片的事情就很无奈。寒假的时候,张先生为了奖励孩子做家务,会时不时地给孩子5元或10元的零花钱。每次收到奖励,孩子都会把钱放到一起。开学前几天,孩子拿着钱兴冲冲地出门了。张先生本来以为孩子会去买一些学习用品,结果孩子抱着一大盒“55周年版”的奥特曼卡片回来了。
尧尧今年上四年级,最近为了集齐一套奥特曼卡片,他每天放学都会到文具店内购买奥特曼卡片。“开学到现在,我花了快300元买奥特曼卡片,可是还是没有集齐。”尧尧说。
由于奥特曼卡片是盲盒性质的,孩子在购买奥特曼卡片之前不知道自己会获得什么样的奥特曼卡片。因此,想要集齐一套奥特曼卡片,就要不断地买,直到买齐为止。
不断升级的奥特曼卡片让孩子们欲罢不能,概率低的“稀有卡”也让孩子们“愈挫愈勇”。“经典版”“豪华版”“黑钻版”“传奇版”……五花八门的各版奥特曼卡片层出不穷,“PR”卡、“NR”卡、“SP”卡、“XR”卡……人气卡牌也让孩子深陷“买买买”的漩涡。
“盲盒”卡片争论多
对于购买奥特曼卡片,很多家长态度不一。一些家长觉得买卡片就跟“赌博”一样,简直就是无底洞,或是觉得这些卡片没有教育意义,这样玩下去只会玩物丧志。
“奥特曼卡片已经是一些孩子的社交货币了,没有卡牌的话,孩子都不想出去玩。”市民邓女士说。
也有家长觉得玩奥特曼卡片是孩子的爱好也是一种社交方式,只要家长控制好买卡片的数量就可以了。甚至一些家长还表示,自己小的时候也买过水浒传卡等类似卡片,可以理解孩子买奥特曼卡片。
奥特曼卡片大多是以盲盒的形式进行销售。针对孩子购买盲盒的问题,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开征求《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盲盒经营者应以显著方式提示,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购买盲盒应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
对此,不少家长认为,具有盲盒属性的奥特曼卡片也能够按照盲盒模式进行管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正确引导、增加陪伴
沧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丽丽介绍,奥特曼卡片多是正义的形象,符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向往英雄的心理需求。孩子作为奥特曼卡片的主要消费群体,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和金钱观念,也缺乏自控力。同时,孩子们相互攀比集卡、以奥特曼卡片为谈资等问题都是形成“氪金”集卡的主要原因。
于丽丽指出,孩子们购买奥特曼卡片本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为了集齐奥特曼卡片而花费巨资,甚至成为一些孩子向同龄人炫耀的资本,则偏离了孩子购买奥特曼卡片娱乐的“正轨”。家长要正向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卡牌,对孩子的过度消费行为进行控制,谈卡色变大可不必,严厉禁止也许会适得其反。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增加亲子活动,尤其是加强父亲的家庭角色,满足孩子对于男性的某种正能量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家长也要做到自控和适度,面对孩子要求购买奥特曼卡片时,不要一味地满足也不能全部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