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7日
第10版:10

满满后备厢 亲情永流淌

本报评论员 牛健存

2月4日,市民孙立仔细检查了一下车后备厢,拌好的饺子馅、买好的元宵、炖好的肉、整理干净并洗好的菜……样样没落。一切准备妥当,他招呼着妻儿上车,开车回家陪父母过元宵节。

2月6日一大早,从老家回来时,孙立的后备厢换成了白菜、萝卜等父母自种的蔬菜。

(据2月9日《沧州晚报》5版)

在这个匆忙的时代里,依然有一些深沉的东西打动和温暖我们——子女“洋气”的礼盒,饱含着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父母带着“土味道”的特产,饱含着父母对子女的温情。形形色色的礼物,成为连接家乡与居地、父母与子女的纽带。

如今物流发达,许多土特产都可以在当地买到,父母为何还执着地要儿女“负重前行”呢?也许一些人读不懂父母的心思,但来自家乡的“味道”,定能让他们吃起来更踏实、品起来更可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诠释了父母与远行游子之间的血脉亲情。如今,对于人们来说,母亲虽已不必在子女临行前缝缝补补,却渴望用塞满子女汽车后备厢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关爱和牵挂。

后备厢里回家的物品有子女买的衣物鞋帽和保健食品,回来的物品有父母储存的白菜、煮熟的玉米,甚至是几头大蒜。这显然不能以价格来衡量物品的价值,因为这承载的是儿女的一片孝心,是父母厚重的情感表达。这样的心意和挂念,再大的后备厢也装不下。

那满载的特产,让人们感受到亲情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后备厢——这个流动储物空间的独特魅力。父母和子女都想方设法地通过后备厢去丰盈对方。它承担着运送礼物的使命,见证了父母子女间的厚爱与深情。

天南地北,万里归途。小小后备厢成为一个缩影,虽然发生在每个家庭的故事不同,每个人的行囊不同,但后备厢装着爱的味道却是相同的。那醇厚绵长的爱的味道,永远充盈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023-02-17 本报评论员 牛健存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2752.html 1 满满后备厢 亲情永流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