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大王庄村村民许永泰自己扎麒麟,和村民一起舞麒麟,给村民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上图)。
“我小时候村里有一对麒麟,有爱好者一有空闲就搬出来舞,我和小伙伴们每次都兴致勃勃地观看。”许永泰说。后来,村里的那对麒麟用坏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只能看邻村的麒麟舞队表演。
为了解决没有麒麟可耍的问题,许永泰花了8000多元钱买了一对旧麒麟,和朋友们操练起来。为了将麒麟舞出“精气神”,几个人只要有时间就聚在一起排练。不久后,许永泰等人购买的旧麒麟磨损得很严重,失去了维修的价值。无麒麟可舞的几人便萌生了自己制作麒麟的想法。
“我们这里年轻一辈会制作麒麟的人一个巴掌都能数得过来,这项技艺总该有人传承下去。”许永泰说。
为了学扎麒麟,许永泰在网上查阅资料,并拿那对坏掉的旧麒麟当模板,一点一点地尝试、修正,常常会把耗时两三天才制作好的部分推翻重来,力求每一处细节都恰到好处,保证麒麟色彩鲜艳、形象逼真。
麒麟制作起来相当复杂。许永泰和朋友用竹片扎好骨架,然后裹上丝绸布,麒麟身上鳞片则是先用铁片制出模板,然后将带有颜色的雨布,按照模板一片片剪出来,粘上镭射纸,最后将做好的鳞片一片片贴在麒麟身上。
最终,耗时3个多月,一对麒麟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麒麟舞需要两人一组,一人为首,一人为身,一前一后装扮。前者腰挎麒麟头,后者在其内做尾部表演。二人身托几十公斤的麒麟道具,彼此默契配合,才能舞得漂亮、灵动。几人观看了很多视频学习,也不知摔了多少次。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刻苦练习,几人终于将麒麟舞得有模有样,并多次为村民义务表演助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喜欢这项传统技艺,许永泰和朋友们在黄骅南海公园举行了新麒麟的首场演出,获得了很多市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