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0日
第04版:04

春来了,冬去了。每个冬季,我们都盼望下雪天的到来,然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沧州的雪却“少得可怜”——

“雪姑娘”为何难来沧州

本报记者 张丹

往年的雪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 魏志广 摄

这个冬季只能带孩子在人造雪场撒欢 张丹 摄

很多人都在盼着下雪。但昨天雪花只是应付差事似的零零散散飘了一会儿,就又走远了。

北方的冬天,下雪似乎是一种标配。可是对于沧州,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却难以一睹“雪姑娘”的芳容。好不容易天气预报有雪,可不是“雪姑娘”走“丢”了,就是来了后“扔”下两片雪花就走了。雪,这个冬天像是个奢侈品。

“这个冬天的雪太少了”

为了让孩子感受白雪皑皑的景象,45岁的市民王志斌在这个春节假期,专门带孩子去了趟哈尔滨。来回7天的旅程,虽然冷,但王志斌感觉“值”。

王志斌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在市区开了一家公司。

之所以在这个春节假期带着孩子去哈尔滨,王志斌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带孩子感受一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感觉。

王志斌的小儿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孩子自学了很多诗,包括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

王志斌说,这个冬天孩子一直在念叨:“为啥还不下雪?”

王志斌一问,才知道孩子的想法。其实不仅仅是孩子有这样的想法,王志斌也纳闷,“为啥这个冬天的雪这么少?”

算是鼓励孩子学习,王志斌和爱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去哈尔滨旅游。

和王志斌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家住市区通翔园小区的市民王丽娜。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玩到雪,王丽娜带着两个孩子把沧州市区周边的几个滑雪场都玩了一遍。

尽管这样,孩子们还是感觉不够尽兴,因为滑雪场的雪,是人工造的雪,它和自然的雪有着不同。

王丽娜说,这个冬天,不仅仅是孩子们盼着下场大雪,连她一个大人也一样盼着。

所以,在大年初二那天下雪的时候,王丽娜兴奋地跑到窗前,拍了段视频,发了朋友圈。

王丽娜说,虽然那天雪不大,但自己看着雪花在空中飞,还是很兴奋,“孩子们更兴奋,要到楼下去打雪仗。”

王丽娜说,她和孩子当时的状态,像极了经常看不到雪的南方人突然看到下雪的样子。但是这场雪太小了,还没等覆盖过地面来,就戛然而止。

王志斌和王丽娜也说出了很多普通市民的心声,“这个冬天的雪太少了。”

根据沧州市气象台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沧州市只出现了一次降雪,就是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那场雪,降水量只有可怜的0.1毫米。

“雪姑娘”难来,是气温“太热情”

虽然沧州“一雪难求”,但记者从沧州市气象台了解到,在过去的这个冬天,降水量较往年并不少。

沧州市气象台副台长张唯说,在2022年的11月份,沧州市有6次降水过程,但这6次降水都以降雨的形式出现的。2022年12月份,市区没有出现降水。

进入2023年,沧州市民期盼的雪终于来了,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出现降雪,张唯说,这次降水量比较小,只有0.1毫米。

在气象台的统计数据中,从2022年11月份到今年的1月份,沧州市区的降水量达到了23.1毫米,跟往年同期相比,处于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降水之所以没有以雪的形式降下来,原因就是2022年初冬时节气温偏高。

张唯告诉记者,2022年1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8℃,而往年同期的平均气温为5.9℃,“因此,11月份的几次降水,都以雨的形式降落下来。”

张唯介绍,雪和雨的形成有点像是“薛定谔的猫”(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指不确定原理)。在降落到低空前,所有的水滴都处于冰晶或雪花的状态,最后人们看到的是雪还是雨则取决于低空的气温。低空气温较高或者说0℃层距离地面很高,则一般形成雨,低空气温较低时才有可能形成雪。

“除了低空气温较低这个条件外,其实地面温度不一定需要在0℃以下,需要的是雪花落到地面前的暖层(融化层)很薄,即使地面附近温度有2℃至3℃,雪花穿过暖层的距离短,雪花来不及融化,人们依然可以看见雪。”张唯说。

温度是决定降水形态的外在条件,而水汽是降水的物质基础,空气的上下运动是动力条件。“这和做饭一样,首先得有米,就是水汽;其次得加热,就是动力。”

张唯说:“能不能降雪就看两者的缘分到没到。”暖湿气流裹挟大量水汽不远千里从海洋向陆地“迁移”,遭遇有聚合、抬升功效的天气系统,比如“专业行话”里经常提到的切变线或槽的出现,往往也伴随着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在“你来我往”的过程中,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以合适的势力强度相遇,就会带来降水。

美好的“缘分”总是独一无二的,冷暖空气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彼此,才“造”出雪花。

“小时候总下雪”是种记忆偏差

说到冬天的雪,40岁的孙文刚说,这几年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21年11月份那场大雪。

孙文刚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现在冬天里的雪越来越少。

孙文刚从小在农村长大,“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一到冬天,天寒地冻的,隔段时间就会下场雪,而且雪会下得特别大,有的时候雪的厚度都能到膝盖。”

“那会儿感觉一下大雪,一个院里的小伙伴就会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雪承载了我们童年时候的记忆。”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孙文刚特别盼望冬天下雪的原因。

不仅仅是孙文刚,市民张秀玲也有这样的感觉,“总感觉小时候雪下得多、下得大,不知道是不是记得不太准确了。”

对于“小时候总下大雪”的这种记忆,张唯说,记忆可能会有偏差,但数据骗不了人。

为此,张唯专门统计了从1980年到2022年降水记录。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参照对比,我们以2021年11月份、12月份降雪比较多的这一年作对比。”张唯说。

按照数据上的记录,2021年11月份到12月份,沧州的降水为56.7毫米。

“2021年11月6日到7日那场暴雪,属于一次极端的降雪天气,几十年难遇的降雪。”张唯说,按照数据上的统计,近40年来,能达到这样降水量的,只有3年。

“1993年的降水数据为64.7毫米,2012年的数据为53.8毫米,2015年的数据为64.8毫米。”张唯说。

记者了解到能达到30毫米左右的降水量的年份,也只有5年。

“同期1990年的降水量为34毫米,1994年降水量为39.2毫米,2003年降水量为33.9毫米,2011年降水量为30毫米,2020年降水量为33.8毫米。”张唯说。

而剩下的年份同期降水量能达到20毫米以上的也只有7年,“甚至还有两年同期降水量为零。”

张唯说,虽然从数据上没法分辨是降雨还是降雪带来的降水,但这样的降水数据也能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所谓‘小时候’总下大雪的这样一个记忆,很大程度上是市民的一个记忆偏差。”张唯说。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老家的平房,总觉得特别高。”张唯说,但我们现在再回去看,以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就会觉得房子并不像记忆中那么高。

为何不进行人工增雪

25岁的王可可,是一位自主创业的店老板。

和好多女生一样,她喜欢雪花飘在空中的浪漫。

1月23日下雪当天,王可可高兴坏了,但因为降雪时间比较短,她又觉得没过瘾。

“我看外地有城市采用了人工增雪,咱们沧州为什么不能呢?”王可可说,人工增雪不仅可以让大家多感受雪,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好处。

对于王可可的想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工增雨雪可不是能想增就增的。

沧州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主任常志坤说,人工增雨雪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

记者了解到,人工增雨雪的原理是:根据空中云的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向云体播撒结晶剂、吸湿剂和水雾等,以增加云中冰晶浓度,弥补云中凝结核的不足,加强云中碰并活动,促使云滴增大,改变云滴的大小、分布和性质,加速雨滴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增加降水之目的。

不过不是所有的云都可以用来“播雨雪”的,只有当云系发展到一定的厚度(一般大于2公里),而且云中要含有一定的过冷水(低于0℃而不结冰的水)含量,云中水汽供应充足且有上升气流,才能通过人工催化,取得良好的增雨雪的效果。

常志坤说,现代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是基于自然云和降水的形成过程建立的,通过高炮、火箭等作业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和提高转化效率。

记者了解到,去年一年,沧州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在9个点次,发射了24枚火箭弹进行作业。

而对于这个冬天雪少,常志坤说,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去年适合人工作业的天气过程太少太弱了,我们做不到晴空条件下的人工增雨雪。”常志坤说,人工影响天气的范围和影响是有限的,要符合科学,不能夸大。

2023-02-10 本报记者 张丹 春来了,冬去了。每个冬季,我们都盼望下雪天的到来,然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沧州的雪却“少得可怜”——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1911.html 1 “雪姑娘”为何难来沧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