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9日
第03版:03

贝币、刀币、布币、圜钱、方孔圆钱……渤海新区、黄骅市博物馆展出1000余枚古钱币——

古代人花的钱竟然如此有“创意”

本报记者 张倩

一枚枚古钱币“诉说”着王朝更替、经济兴衰。 本报通讯员 摄

此次展览详细介绍了各种古钱币。 本报通讯员 摄

近日,渤海新区、黄骅市博物馆举办古钱币精品展,展出1000余枚古钱币,全方位呈现了中国古钱币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历程。

据悉,渤海新区、黄骅市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物产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这在此次钱币文化展中有着深刻体现。

千余枚古钱币的“诉说”

“一枚枚小小的古钱币,就像一面面历史的镜子,反映着王朝更替、经济兴衰,是集历史、政治、经济、科技、美学、民俗于一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渤海新区、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为了让大家领略古币风采,感受历史魅力,他们举办了这次古钱币展览。

“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以贝币交换物品的现象,这是最早的货币形式。此后,经过周代的发展、秦朝的统一,以及汉唐宋元明清的漫长发展史,中国钱币文化内容越来越丰富。”张宝刚说,他们从馆藏的万余枚钱币中甄选出1000余枚品相上佳、字口清晰、制作精湛,且具有代表性的古钱币进行展览。展品从新石器时代的贝币,到先秦早期的刀布币、圜钱,再到持续2000年之久的方孔圆钱,至清末、民国时期的机制铜、银元,品类繁盛,珍品云集。

张宝刚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按照历史时期分类,有新石器时代贝币,先秦早期刀布币、圜钱,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西夏、元、明、南明、清等时期方孔圆钱以及民国时期的银锭、中华铜币、银币、纸币等。

“展品中还有隋时期钱范、宋代的铁钱、金代银铤、清朝大清铜币等。”张宝刚说,这1000多枚古钱币基本反映了中国钱币发展的概貌,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钱币的风格及特点,勾画出货币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古钱币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张宝刚介绍说,这次展览中比较多的古钱币是刀布币和持续2000年之久的方孔圆钱,分别是117枚和612枚。

“这个是新莽时期的‘一刀平五千’刀币,分为环柄和刀身两部分,环柄为一方孔圆钱,环文上曰‘一’,下曰‘刀’,字为阴刻,字陷处填以黄金,并且加以打磨,使字面与钱面平齐。刀身上铸有阳文‘平五千’三字,其中‘平’是‘值’的意思,即表示一枚刀币价值等于5000枚当时的五铢钱。此为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第一次币制改革时铸造,制作精美,为历代藏家所珍视。”张宝刚说,值得注意的是,这枚刀币的造型独具韵味,没有拘泥于春秋战国时代刀币形制,古拙稳重,并透露出秀美气息。币面铭文“一刀平五千”五字书写流畅,气势生动,毫不呆滞,承袭了战国时期币面铭文“一笔过”的特征。目前,“一刀平五千”的市场价值为几万元一枚。

“‘开元通宝’的钱文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含八分篆隶体,这也是钱文有书人姓名且记录在史书上的第一次。这说明唐朝初期铸造‘开元通宝’是一件大事。因为从书法和做工方面都十分重视,初期的‘开元通宝’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张宝刚介绍说,一般的“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初唐“开元通宝”光背无文,中唐起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晚唐“会昌开元”则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开元通宝”钱币币材多样,除铜外,还有金银等,但金质铜钱传世较少。唐代所铸的“开元通宝”金银钱,主要用于宫廷赏赐或玩赏。在唐朝钱币史上,“开元通宝”的地位稳固,铸行了近300年,具有发行时间长、数量大、版别多的特点,因此成为当时的主要流通货币。

“宋朝皇帝宋徽宗将宋钱的书法艺术推上了巅峰。‘大观通宝’的问世就是最好的证明。”张宝刚说,钱文“大观通宝”四字,有简有繁,在方寸之间,布局恰到好处。洒脱自如的钱文,加上精湛的做工,使人赏心悦目。在钱币的方寸之间,宋徽宗把他的书法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统治的20多年时间里,书写了“崇宁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等年号的钱文。他用瘦金体书写的御书钱,具有独特的风格,再加上精湛的铸造技术,成为钱币艺术的顶峰之作,代表了宋代货币文化的最高水平。

“钱币先天之美,由钱文书法与装饰两部分构成。书法即钱文字体,除真草隶书篆行等书体外,由皇帝、名人亲自书写设计的钱文为钱币书法艺术增添了美感。钱文书写笔画的细微变化,或长或短,或高或低,呈现不同的书法美感。钱币装饰包括钱文、方孔、郭、厚度、尺寸等方面。钱币的薄厚、方孔的大小,钱文上下左右的位置变化,只要有0.1毫米的变化,就会呈现不同的美感。”张宝刚说,这些细微变化,经整理分类,形成钱币的版别。

“这些古钱币能够鲜活生动地反映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而且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张宝刚说,大家可以通过一枚枚钱币了解各朝代的演进,进一步感受我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

古钱币出土数量反映着当地在历史上的经济状况

“钱币和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关系。”张宝刚说,他们当地出土的古钱币数量与渤海新区、黄骅在历史上社会经济的兴衰息息相关。

“渤海新区、黄骅出土比较多的是战汉时期古钱币,共出土了布币、刀币等先秦货币100多公斤,这也反映出当时这里的经济是非常繁荣的。”张宝刚说,春秋时期,齐桓公励精图治,迅速成为五霸之首,而渤海新区、黄骅作为当时齐国重要的盐产地,经济也非常繁荣。

“经济繁荣,老百姓的购买力就比较强,留下的货币也就比较多。”张宝刚告诉记者,渤海新区、黄骅作为重要产盐地,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经济都比较繁荣,所以这里出土的北齐“常平五铢”、隋代“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等古钱币数量都非常多。

张宝刚说,随着大运河的兴盛,到了宋金时期,整个国家的盐业更加发达了,渤海新区、黄骅的盐业也更强了。尤其是到了金代,海丰盐使司就位于渤海新区、黄骅,管理河北和山东的盐务,通过漕运把这里的盐运往全国各地。“由于当时经济繁荣,这里出土了金代‘大定通宝’、‘正隆通宝’、‘银铤’、海丰盐使司的专用印等数量众多的文物。”张宝刚说,明代以后渤海新区、黄骅盐业逐渐衰落,出土那个时期的钱币也就比较少了。

古钱币展开展后,吸引了很多居民前来参观。“古钱币先进的制作技艺,让我由衷钦佩先人们的智慧。”市民张先生说,通过这次展览,他还进一步了解了渤海新区、黄骅在历史上的兴衰。

2023-02-09 本报记者 张倩 贝币、刀币、布币、圜钱、方孔圆钱……渤海新区、黄骅市博物馆展出1000余枚古钱币——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1781.html 1 古代人花的钱竟然如此有“创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