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法官,谢谢您!正是您不辞辛劳,才让我这个做母亲的实现了心愿……”近日,孟村女子张某在电话中不断向孟村法院法官郑文军道谢。
法官帮张某实现了什么心愿?这要从张某的婚姻说起。
夫妻离婚
孩子被判给女方抚养
2011年10月,张某与李某登记结婚。
婚后,两人有了可爱的儿子小刚(化名)。随着小刚渐渐长大,感情基础本就不牢固的张某和李某隔阂越来越深,经常因为琐事发生争执。
两年前,李某起诉到孟村法院,要求与张某离婚。后经法官调解,李某撤回起诉,但并未与妻子张某和好。
2022年8月,李某再次起诉到孟村法院,要求离婚。孟村法院经过审理,判决张某与李某离婚。婚生子小刚由张某抚养,小刚的抚养费由张某自行负担。
难见儿子
女方申请强制执行
李某离婚后,儿子小刚一直跟随他生活。李某对法院的判决置之不理,一直不愿将小刚的抚养权交给前妻张某。
2022年9月,张某向孟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被转到执行法官郑文军手中。法官考虑到这是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不仅涉及到家庭纠纷,还关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简单机械地强制执行,不仅不能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为此,法官详细了解了李某与张某之间的具体情况。
随后,法官从多角度入手,不断寻求化解李某和张某矛盾的突破口。
法官明确告知李某,抚养小刚是张某的权利,也是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李某有义务配合。法官希望李某能理解作为母亲的张某的心情。
同时,法官积极联系双方的亲属,请他们从中协调,助力化解矛盾。法官的种种努力并没有收到效果,此时的李某也外出打工,失去了联系。法官几次到李某家,均未见到李某。
法官调解
孩子与母亲团聚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法官得知李某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邻居。从李某邻居处得到李某的联系方式后,法官立即拨通了李某的电话。
通话中,李某仍旧拒绝将孩子的抚养权交给前妻。法官对李某的态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时告知李某拒绝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后果。
听到自己有可能面临被拘留和其他一系列严重后果,李某态度发生了转变,并向法官说出了拒绝交出孩子抚养权的原因。原来,他想借此来惩罚前妻张某。
法官“趁热打铁”,从小刚的健康成长入手对李某进行教育,释法明理。经过法官多次耐心疏导,李某终于答应把孩子的抚养权交给张某。
考虑到孩子正在家上网课,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避免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法官决定把孩子的抚养权交接安排在下午网课结束后进行。
2022年12月6日下午,张某终于见到了儿子小刚。母子俩一见面就紧紧抱在了一起。
法官向小刚说明了让他跟随母亲生活的原因,小刚也表示愿意同母亲张某一起生活。
至此,这起抚养权纠纷案被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