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
第12版:12

讲述沧州故事 传承文化血脉

——《水浒时代的真沧州》结束语

■殷毓平

“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每当《林冲夜奔》这苍凉悲亢的唱段响起,有个问题就会在心头萦绕:在那个梁山好汉聚啸江湖的时代,沧州究竟是怎样的?在北宋王朝兴衰的过程中,真正到过沧州的有哪些人?那时的沧州人有着怎样的作为?

打开历史的篇章,一页一页地翻看下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书中走来,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充盈了那个时代的画面。

有些新的发现: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辙、贺铸等北宋年间的名人都曾来过沧州;包拯除了在河间执政一年外,还对沧州漕运、海运发表过重要见解;曾巩留下的惟一墨宝《局事帖》和任职沧州有关;苏轼长子苏迈任河间县令时被苏轼夸赞“颇有父风”。北宋年间,沧州这片厚土哺育了政坛上位极宰辅的张知白、贾黄中、刘挚;文化上涌现了李之仪、刘跂、许道宁、释清满、僧道圆;军事上有与“杨六郎”齐名的沧州大将杨嗣、赵匡胤的反对者大将李重进;沧州在宋徽宗的崇宁年间是河北东路11个州中人口最多的州,盐业享有“特区”政策,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有着艰难的探索:司马光笔下的清风楼在哪里、词人李之仪的朋友圈有哪些、御医刘翰的籍贯之争、一座“军州”究竟发生了哪些战争、沧州宰辅名人的生平细节……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遇到很多困难,经常需要大量考证、反复揣摩、艰难探索。信息浩如烟海,厚厚的史书、各种地方志、相关人物传记、电子书……笔记记了几十本,在史料搜集上下了一番笨功夫。

有破案般的惊喜。北宋沧州的历史,是一座富矿,深挖下去,常常有令人惊喜的收获。而每当发现点滴线索,便四处搜寻,展开艰难的求证。涉及的人物,都要基本吃透这个人的生平;涉及的诗词文章,都要弄懂其中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每当从中发现与沧州的各种链接,有关沧州的故事变得越来越清晰时,就如破案般兴奋和释然。

有着许多的收获和感动。仿佛阿里巴巴打开了宝藏的大门,探索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周围的老师、朋友也给了我许多的支持和帮助:有的奉献出自己珍藏的线装书籍,有的无私分享多年的研究成果,有的指出文中的谬误,有的建议并不断鼓励我结集。因为个人的原因,其间的稿子时断时续,而沧州晚报的几任领导、编辑对这个专栏不离不弃,一直在鼎力推出。一些沧州学者对沧州文化的研究专著,如《历代沧州诗选粹》等,也成为自己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线索参考。

有诸多的遗憾和不安。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以碎片化的时间去研究专业的事情,绠短汲深,备感困难和吃力。加上自己学识不足,功力不够,对于北宋沧州的人和事,不能一一穷尽,一定会有许多的错误和不妥。在写作上,本着历史散文不容虚构、不进行戏说的原则,一方面尊重历史,力求实事求是;一方面呈现给读者的文字不是简单地堆积古文,而是尽量做到可读有趣,努力在真实中捕捉细节,讲出故事。但受史实和水平所限,还是不能做到更加通俗、活泼。

现在,《水浒时代的真沧州》专栏就此结束,只期望这些系列文章能够消除人们对沧州“林冲发配”的误读,能够成为人们认识北宋沧州的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沧州、热爱沧州,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课题中来,让“水浒时代的真沧州”更加丰满和生动。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让我们讲述好沧州故事,传承好文化血脉,做大做强沧州的文化事业,助推沧州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让大运河畔的沧州故事在新时代展现出新气象,让新时代的沧州焕发出更加磅礴的生机和活力。

2022-12-29 ——《水浒时代的真沧州》结束语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7875.html 1 讲述沧州故事 传承文化血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