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世界杯已经落幕,世界杯的战术风向标清晰显示了足球战术的新一步趋势——走出曾经的“控球迷思”。
那种片面追求控球率,却缺乏实际空间创造能力的踢法,再度遭遇惨淡结局。
相反,本届杯赛中发挥出色的球队,无不在告诉我们——数据一点都不重要,进球需要的是对球场维度每一寸的最大化利用。
“杀机”比控制重要
站在卢赛尔决赛场上的双方,无疑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在半决赛与克罗地亚队的较量中,阿根廷的控球率仅仅是39%,甚至在射门次数上也以9比12落后格子军团。但在整场比赛里,他们创造了多达6次的绝佳机会,并且转化了其中的3次,且全场的9次射门里有7次打中门框范围。
法国队也同样如此,1/4决赛在强强对话里吃下英格兰队时,他们在各项数据统计里完全落入下风,控球率43%对57%,传球成功率81%对88%,射门8比16,射正5比8,在绝佳机会的次数上也是三狮军团更优。
摩洛哥点球大战淘汰西班牙队时,他们的控球率仅仅是23%,但却在有限的进攻回合里,制造出了比西班牙队更好的进攻机会。之后的1/4决赛,摩洛哥也是用27%的控球率所拿下的比赛。
控球的本质是什么
率领西班牙队获得过世界杯和欧洲杯的传奇教练博斯克,曾经有一句名言,即“我们西班牙队的控球是为了防守而非进攻”。
不过在本届杯赛里,我们却很直观地发现——无法有效进入核心防区的无效外围倒球,不仅不能让球队在进攻端打开局面,甚至无益于球队的整体防守组织。
当无效控球方不可避免地在倒球过程中丢球,对于阿根廷队、法国队或者是摩洛哥队来说,他们都会迅速地展开进攻队形,去尝试用最短的时间推进到进攻三区。
世界杯不是“战术圣旨”
阿根廷、法国和摩洛哥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成功,证明了创造进攻空间可以用主动出让控球权来完成,这也是斯卡洛尼、德尚和雷格拉吉这3位优秀教练,给予世界足坛未来发展方向的全新启示。
不过这种比赛策略可能更适合于对阵实力接近的对手,强队在踢联赛的时候可能并不太适合这么去做。
毕竟,最近这些年里,联赛、欧冠以及世界大赛之间,已经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分野,对于球员来说如此,对于战术体系来说亦然。
一套战术打天下的时代,早已过了。世界杯是顶级战术的教科书,但不是“圣旨”。
据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