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事说,她像一颗“明星”,整个人都在发光。
有的当事人说:“就算判我败诉,我也不怨你,我感觉你是个正直的法官。”
她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梅。
张梅干练飒爽、和蔼可亲,一条马尾辫搭在身后,说话时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俨然一位“邻家大姐”。
视当事人为亲人
“老乡你放心,我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用最好的方式帮你解决问题。”
昨天上午,张梅又一次接到了当事人的咨询电话。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了这一句铮铮誓言,27年间,张梅始终怀揣法治梦想,坚守司法为民、坚守公平正义,一直工作在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最前沿。
“干工作其实很简单,你希望你的兄弟姐妹、父母来到法院受到什么样的待遇,你就怎么对待当事人!”
以法服人、以情暖人,这就是张梅成为“办案能手”的秘诀。她总是善于发现群众纠纷的“痛点”。长年扎根基层法庭的经历,更是帮她炼成了一双“火眼金睛”,让她更好地挖掘案件背后的故事,探析“法理”背后的“情理”。
某年年底,张梅接手了农民孟大叔状告邻居的损害赔偿纠纷案。原来,邻居在3米宽的胡同里种黄豆,“黄豆地”积水泡了他家的房子。他一气之下将邻居告上法庭,索赔2万元,一审却因证据不足败诉。
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张梅明白,案子好判,但官司再这样打下去,这两位老邻居就结下了仇怨。
她深入调查后发现,两家矛盾起源于孟大叔私自盖了一个墙头,邻居在胡同里种黄豆就是想斗气儿。张梅理清矛盾根源后,说服双方,让一方拆掉墙头,另一方平了黄豆。
事情解决后,孟大叔深深地给张梅鞠了一躬:“我是个农民,快过年了,没什么可送的,给你鞠个躬吧!”
张梅说,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春节礼物。
铁骨铮铮
张梅做群众工作时和蔼可亲,遇到原则性问题时却硬得很。
“身披法袍,头顶国徽,法律就是准绳。自从坐在审判台上那天起,我就没怕过法庭上的任何人。”张梅这样说。
一次,一名当事人担心官司会输,一上来就威胁张梅:“我知道你住在哪里,还知道你家人的信息。你要敢判我这个案子输,我让你没好日子过!”
张梅说:“要是怕,我就不会当法官,我依法判案并且接受你的监督和检举。”最终,她坚持依法判决这位当事人败诉。
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让张梅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回顾职业生涯,她很有底气:“对办过的每一件案子,我心里都很踏实。”
法槌在手,天平在心。张梅27年如一日,守护着心中的那杆秤!
“为百姓多做点实事”
今年3月,沧州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接任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不久的张梅面临考验。3月12日,她召集庭里人员,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电子诉讼全流程操作指导”,提前做好服务。
第二天,法院执行疫情期间办公政策,要求少数人值守机关,其他人员居家办公,值守的多是年轻男同志。
但张梅主动请缨坚守工作岗位,每天晚上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16天里,她是唯一值守的女同志。
立案庭的电话被打爆了,张梅于是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立案有问题,找张梅!”
指导当事人网上立案、网上缴费、联系法官等,张梅的手机常常被打到烫手。
有朋友不解地问张梅:“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布私人手机号,不怕给自己找麻烦吗?”“为老百姓多做些服务,多做点实事,这是应该的。”张梅毫不犹豫地回答。
谈到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张梅表示:“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能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最大肯定与殊荣,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我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克己奉公,做人民满意的法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