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第04版:04

56岁的孟凡森大半辈子都在跟酒打交道,连做梦说的都是“酒话”——

“一身酒气”

本报记者 吕依霖

酿酒师孟凡森

用手抓一把酒醅,微微用力一攥,挤出酒醅中的液体,闻一闻,再用舌尖尝一尝味道。

顿时一股酒香气进入体内。孟凡森太熟悉这股味道了。

每天走进酒厂,泊头市泊头镇西三里村的孟凡森习惯性地都要这么做一遍。

作为河北十里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酿酒师,孟凡森早就把自己和酒紧紧地融在一起了。

家住泊头市泊头镇西三里村的孟凡森16岁时就进入酒厂工作。1997年,他通过了国家一级酿酒师的资格考试,现在是河北十里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酿酒师。

训练“感官”

选料、制曲、入池、发酵、摘酒,是酿制白酒的五大步骤。在入池这一环节上,酿酒师的作用尤为突出。

入池时,要将粮食、酒醅、大曲按比例拌匀,再放入窖池中发酵。酒醅的温度、酸度、含水量至关重要,也是考验酿酒师技艺的关键环节。在孟凡森刚入行的时候,这些都是由酿酒师自行控制的,如今,科技发展迅速,酒厂已经设置了专业的工作室,可以利用科学仪器精准计算各项关键指标,但日常酿酒时,仍离不开酿酒师的第一道把控。

今年56岁的孟凡森“泡”在酒厂30年了,他几乎把自己的感官训练成了非常精密的仪器。

用手抓一把酒醅,微微用力一攥,触感绵绵软软,有些韧性,能团成团,即含水量合格。挤出酒醅中的液体,闻一闻,再用舌尖尝一尝味道,微妙的酸味会告诉孟凡森酸度是否正常。有了这些判断,他甚至能将最后的出酒率都预估得八九不离十。

记者学着孟凡森,将液体挤出至手背,尝了一下,发现酸味其实并不明显,要想察觉酸味的细微不同,更是难上加难。

孟凡森告诉记者,在普通人的感觉中,酒醅的酸度似乎只有毫厘之差,在酿酒师看来,其实差之千里。要想练就这样的本事,成为一名合格的酿酒师,至少需要摸索8年以上。除此之外,装甑、看酒花,也是酿酒师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艺。

跟酒“较真”

在最开始酿酒时,孟凡森的感觉出现过“失灵”,导致有时出酒率特别低,有时酒的味道不好。

爱较真的孟凡森为此常常冥思苦想,半夜睡不着觉。他在脑海中推演着每一个环节,等下一次酿酒时,迅速调整“实验变量”:往拌料中多加水,给拌料中多放点粮食平衡酸味,调节窖池室温……一遍遍尝试,这才摸索出一些规律。

有一次,孟凡森的妻子听到他连梦话说的都是酒,忍不住劝他别这么拼,可孟凡森哪听得进去,第二天仍风风火火跑去酒厂,跟酒“死磕”。

孟凡森跟酒打了一辈子交道,被朋友打趣成“一身酒气”。每次与三五好友聊天时,他也是三句不离酿酒的事儿。

“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既然这辈子跟酒有缘分,那就把酒酿好。”孟凡森说。

2022-12-15 本报记者 吕依霖 56岁的孟凡森大半辈子都在跟酒打交道,连做梦说的都是“酒话”——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6462.html 1 “一身酒气” /enpproperty-->